第十一章、乾坤一擲[第2頁/共5頁]

他這反應,本也在裴該料想當中,當即笑笑:“如此,該請荷修建之擔,歸洛修宮。”

還是裴嶷說得對,必必要“爭天”,唯有靠著本身實在的才氣爭出來的,纔是確確實在能夠掌控的服從——若勝,自能搖撼天下,轉動時勢;若敗,那是本身才氣的極限,也不會留下甚麼憾恨。

裴該案前正平攤著關中輿圖,他細心打量了一陣,然後緩緩說道:“猶記叔父昔日與該語,以諸葛孔明為譬,雲孔明在蜀中,連歲北伐,以求一逞,此非逆天也,實在爭天!今關中孱羸,胡賊勢大,即方內鬨,亦恐勝負速分,氣力一定大損,則小大之勢明矣。我劈麵之敵,非索、梁也,是胡虜也,欲以小搏大,唯有爭天!”

裴該心說又來這一套?前人如何總喜好玩兒上中下三策的花腔啊,笑笑便問:“請先言其上策。”

裴嶷道:“若虎不肯假皮,則唯縛虎耳!今長安城中,除千餘涼州軍外,據雲皆不能戰,我軍挾勝入關,那個可禦?先罷索綝,複派遣麴允,文約可執國政!然不知梁公屬意何方,彼今為朝臣魁首,任司徒數歲,必定根底深厚,若能說動之,此第三策反比第二策為易;若不能說動之……文約自擇吧。”

因為裴該還要急著進長安城,好歇息一晚,翌晨前去覲見天子,故此裴嶷的話說得很簡樸:“應對當前局麵,嶷有三策。”

實在裴該在進入長安城之前,就已經跟裴嶷籌議好了應對之策。當日他擔憂長安城中糧秣不敷,就算本身率兵前來,也派不上甚麼用處,裴嶷就說:“我恰是以要與文約商討……”說著話眼神略略一撇,王貢會心,便即躬身辭職。隨即裴該把其彆人等也都摒除在外,獨與裴嶷相商。

“該行前,已與祖士稚商討過,馬上修複洛陽宮室,以待天子之歸。”

裴嶷說無所謂高低,隻是難易分歧——“劉曜既退,長安臨時安堵,文約待覲見天子,請得節杖及不退兵之詔命後,便可分開長安,返歸河南,乃與祖士稚固河南、弘農、滎陽之防,緩緩積聚,以待變局——此為最易者也。”

梁芬問道:“中策如何?”

索綝聽了這話,不自禁地就把腦袋給揚起來了,就聽裴該接下去說:“是故該不明白,何不派遣麴公,而使索公出而禦敵?若索公為帥,該願馳驅馬前,覺得前鋒!”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