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將士思歸[第1頁/共5頁]

裴嶷提示道:“百姓之歸大荔,是覺得文約能禦胡也,若驅之使南,民氣必定擺盪,於文約申明大有毀傷。且青壯留城駐守,若父母妻兒在,自肯鬥爭以護其親;若父母妻兒不在,彼等為誰守城?還如何堪用?城內存糧,臨時敷用,且已致書祖司州,當必網羅河南、弘農之糧來賙濟我,何必擯除百姓?”

——歸正劉乂的兵可否跟劉曜的比,兩邊批示才氣和將領本質孰高孰低,那麼高深的題目,普通小兵也都辯白不出來,儘由得裴該欺瞞和吹噓。

徐州將士思鄉的題目確切存在。北伐之初,裴該用民族大義來鼓勵他們,用建功受賞來引誘他們,才氣夠把這支軍隊一口氣拉到中州來。不過本來說的是擯除胡寇,規複故都,祭掃山陵;比及了河南,又說要入關戍衛天子,對此兵將們尚無貳言。但是長安不居,天子不守,卻一口氣又跑到渭北火線來了,這是要做啥咧?士卒們對此不成能毫無疑慮和暗裡群情啊。

梁胥無法之下,隻得接令,帶著封劉曜的親筆手書,在數十名馬隊的保護下,分開郃陽城,兼程南下。公然纔剛踏入平原地區,就被“騏驥營”卒給堵住了,隻是常例“兩國相爭,不殺來使”——要殺也輪不到外將和小兵殺——是以北宮純就派人護送梁胥,把他送進了大荔城。

裴該當即趕往衙署,訪問梁胥。梁胥呈上劉曜的手劄,裴該翻開來一瞧,內容無外乎誇耀己軍之強,打單裴該不要螳臂當車,末端還說:“今卿率徐方士卒,來關中逆王師,千裡遠征,士卒必定思歸,欲歸之軍恐不成用也。然卿欲去,我亦不阻,可即息高低兵役之勞、思鄉之心,得滿身而返徐方,豈不善哉?”

裴該不由暗自獎飾,劉曜公然是小我物,這句話算是說中了我一個缺點。

——————————

但是裴該展看劉曜的手劄,心說這是不是一個機遇呢?我能不能假裝將士思歸,再次示敵以弱,下個騙局,等著劉曜來鑽呢?

裴該皺眉道:“即不怕彼等無益耗損軍糧,也恐老弱有力,敵來時動亂,反而擺盪軍心,有誤守城啊……”

各營正軍,題目還不太大,本來就是幾近全脫產的職業甲士,就算千裡萬裡,跟著都督一起殺疇昔便可——從戎的等閒數年不得還家,本是常態;招降的胡卒和河南、關內之兵,也不存在甚麼題目。但那近萬輔兵,底子不脫產,都想著春季來了,該要犁田下種了,我們不歸去,徐州多剩下些老弱婦孺,他們能夠侍弄得了那麼多地步嗎?一旦歉收,來歲吃甚麼?這仗要到時候甚麼纔算打完呢?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