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管窺[第5頁/共5頁]

虞喜也不回身施禮,自顧自持續“以管窺天”,隻是口頭答覆王貢:“怪哉,這管窺所見雖狹,卻彷彿稍稍能夠及遠,便利觀星。”

就此再說北渡之事――“我意彙集船隻,雄師會於孟津,偽作北上聲援李世回,攻取河內西部之狀,而待軍渡得半,即分一部,順水而下,直取銅關,如此或可出賊之不料。若得銅關,諸軍便可皆渡而北――不知誰敢為此啊?”

祖逖以為石勒第一步將會渡河去占有曆城。

“不如加號桓子室。”

王貢本來在東方,居無定所,但比及裴該於關中改製,任其為處置中郎,則是從幕府私職,而轉任行台公職了,再那麼神龍見首不見尾,恐怕蒙受物議。再者說了,裴該既然籌算把青、徐之政慢慢交還給朝廷,他王子賜作為行台之官,也不便利再跟東方呆著。

祖約扳動手指一一點名:“東平徐龕是老將,能夠無憂;任城周默亦尚可;至於桓子室(桓宣)、羊景期(羊鑒),皆墨客也,恐怕不能將兵。”

祖逖鐵快意一指:“先下曆城,天然穩妥,可斷羯奴南渡之念。然曹嶷正不必遽破,斯有彼在,羯奴反不便將兵力用之於青、徐――青州距我遠而距賊近,止邵嗣祖與蘇子高,一定能夠憑河遏阻之。然若賊不能在曆城以北涉渡,則其意向,反不易預感了……”

祖約搖點頭:“我願渡河而向羯土,不肯於狹道與賊耐久對峙。”

終究祖逖點名魏該,隨即就戰役的細節,與諸將停止了更加深切的參議……

祖逖笑問:“莫非士少有自薦之意?”

平陰城屬於濟北國的盧縣,夾在泰山和巫山之間,地理位置相對首要,但那畢竟不是一座縣城,而隻是陳腐的集鎮罷了――本來汗青上,要到隋代,才析出盧縣,彆置平陰縣――可駐兵馬數量有限啊,跟曆城不成同日而語。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