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哀號而白佛言:「罕見!世尊!佛說如是甚深典範,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績第一罕見功德*。世尊!是實相者,便是非相,是故如來講名實相。
佛陀見須菩提已深解義趣,便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而對於般若空理能夠不驚奇、不可駭、不生害怕,該當曉得,此人是非常甚為罕見可貴的。為甚麼呢?須菩提!因為他了悟瞭如來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即不是第一波羅蜜,因六波羅蜜性皆劃一,無凹凸次第,並冇有所謂的第一波羅蜜。五波羅蜜,皆以般若為導,若無般若,就如人無眼,以是,第一波羅蜜隻是便利的化名罷了。
義,便是「離相無住,妙有不有」的義理,如經文中「即非……」等;趣,便是「般若妙用,真空不空」的旨趣,如「是名……」、「是名……」等。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見各種色。
慧眼:
「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法是不妄的、不虛的、如所證而語的、不說欺誑的話。
【原文】
「須菩提!將來之時,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能從這部經信受推行、諷誦受持,即為如來以佛的聰明,悉知悉聞悉見此人,成績無量無邊無儘的功德。」
意指信後得解,亦指修行之階位,為七聖一。鈍根者見此經能信之,利根者讀此經能解之,合謂之信解。又信者能破邪見,解者能破無明。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講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故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材,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故故?我於往昔節節分割時,如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當來之世,如有善男人、善女人,能於此接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聰明,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績無量無邊功德。」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典範,信解*受持,不敷難堪。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罕見。何故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以是者何?我相便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便是非相。何故故?離統統諸相,即名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