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罰』字藏本脫,據淩瀛初本補。
#1『夭』藏本誤為『天』,據陳奇猷本改。
#15『不』字脫,據淩瀛初本、迂評本補。
#9『太』誤為『大』,據陳奇猷本改。
#18『也』誤為『治』,據淩瀛初本改。
天下皆以孝悌忠順之道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順之道而審行之,是以天下亂。皆以堯、舜之道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於父。堯、舜、湯、武,或反君臣之義,亂後代之教者也。堯為人君而君其臣,舜為人臣而臣其君,湯、武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屍,而天下譽之,此天下所乃至今不治者也。夫所謂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謂賢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職以戴其君者也。今堯自發得明而不能以畜舜,舜自發得賢而不能以戴堯,湯、武自發得義而弑其君長,此明君且常與,而賢臣且常取也。故至今為人子者有取其父之家,為人臣者有取其君之國者矣。父而讓子,君而讓臣,此非以是定位一教之道也。臣之所聞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王賢臣而弗易也。則人主雖不肖,不敢侵也。今夫上賢任智無常,逆道也。而天下常覺得治,是故田氏奪呂氏於齊,戴氏奪子氏於宋,此皆賢且智也,豈愚且不肖乎?是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
飭令
註釋:
心度
#11『而』誤為『以』,據趙用賢本改。
#7『正』誤為『止』,據趙用賢本、淩濠初本、迂評本改。
#20『難』誤為『雖』,據淩瀛初本、迂評本改。
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民多言。行法曲斷,以五裡斷者王,能參驗五裡然後斷#12定其罪,如此者王也。以九裡斷者強,既王且強。宿治者削。宿,置也。若委置其法例必削。以刑治,以賞戰,厚祿以用術。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