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組均美滿完成任務,‘湖’字組16中7,‘遼’字組16中10,此中以‘遼遠’號獨占鼇頭,四中其三,為本輪最好!”
內行看熱烈,熟行看門道,冇有打仗過水兵地人或許重視力會全數被吸引在狠惡的對抗和作戰演練上麵,但在總設備部部長何峰看來,他最為體貼腸倒是魚雷艇賴以克敵製勝的兵器――魚雷。魚雷作為水兵體係最有殺傷力的兵器,能力無人可及,14英寸乃至16英寸的火炮看上去固然威武雄渾,但它們所發射的彈藥對於有厚重裝甲武裝的敵艦地威脅非常有限。一樣麵對一艘數萬噸的恐懼艦,除非恰好射中關頭部位,不然100枚大口徑炮彈都難以擊沉敵手,而魚雷則不然,隻要射中位置恰當,1~2枚便能夠形成對方癱瘓,如果被射中4枚還不淹冇,根基能夠算得上是古蹟。
“演練科目首要有三個,8艦共分兩組(新退役4艘不插手),每次每艦發射4發魚雷。一是靶船靜止狀況下的突擊。要求各艇在進入進犯陣位到完成進犯撤退的時候少於3分鐘,且射中率必須達到75%;二是靶船在活動狀況下的突擊,要求各艇敏捷靠近並予以進犯,此為四艦協同進犯,要求必須有效射中且擊沉靶船;三是矯捷對抗,以魚雷艇為進犯方,以領艦扮演假想敵作矯捷攻防,看到底是攻強還是守強?”
聯絡官刷刷打出旗語:“大總統宣‘遼遠’號艦長陳策晉見!”
自從水兵三期造艦打算製定後,原有艦艇更新的速率開端加快,半年以來陸連續續有老艦退役或轉行,而新艦則連續歸入艦隊體係。在檢閱各艦彙報演練之前,秦時竹會同薩鎮冰等人起首主持了四艘“遼”字級魚雷艇的定名和退役典禮,當秦時竹將四艦的艦旗授予各艦艦長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四艦彆離被定名為“遼安”、“遼康”、“遼威”、“遼武”,是“遼興”、“遼平”、“遼遠”、“遼靜”的後續艦,240噸,4800匹馬力,采取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33節,4發魚雷。這四艘新造魚雷艇,首要用於替代購買於1895年間從德國采辦的“辰字”、“宿字”(此兩艦90噸,18節)、“張字”、“列字”(此兩艦62噸,16節),從技術上看,新式魚雷艇的噸位幾近是舊艦的三倍或四倍,速率也快了一倍擺佈,作戰效能成倍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