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白說是座具。另有一種稱為“匡床”,又叫“獨坐座”,顯而易見是單人的座具。漢朝劉熙《釋名·床篇》雲人所坐臥曰床裝也,以是自裝載也。”當時的床包含兩個含義,既是座具,又是臥具。西漢前期,又呈現了“榻”這個稱呼,是專指座具的。河北望都漢墓壁畫、山東嘉祥武梁祠畫像石和陝西綏德漢墓石刻中,皆有坐榻的圖象。《釋名》說長狹而卑者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獨坐,仆人無二,獨所坐也。”《淺顯文》說三尺五曰榻,獨坐曰枰,八尺曰床”。《後漢書》中記東郡太寧“夏季坐羊皮,夏季坐一榆木板蔬食出界買鹽鼓食之”。床與榻在服從和情勢上有所分歧,床略高於榻,寬於榻,可坐可臥;榻則低於床,窄於床,有獨坐和兩人坐等,秦漢期間僅供坐用,後演變變成可坐可躺。
床比枰、榻都大,兼供坐、臥。普通為木製。《禦覽》卷七零六引《後漢書》羊茅為東郡太守,夏季坐一榆木板床。”也有石製者,望都二號東漢墓所出石床,長159厘米,寬100厘米,高18厘米,可容一人臥息。在漢朝,床是比榻規格更高的傢俱,如《民風通義?愆禮篇》南陽張伯大,鄧子敬小伯大三年,以兄禮事之。伯臥床上,敬寢下小榻,言常恐,清旦朝拜。”大床常在一側設屏、背後設扆,分解“屏扆”。山東安邱畫像石與遼陽棒台子屯東漢墓壁畫中均有其例(圖73)。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小蔡上京咯,見的都是公卿貴族喲~~~貼點有身份人滴~餬口質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