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取之有道[第3頁/共5頁]

盧儀思來想去,感受這是李牧設下的圈套,他給的題目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真正要表達的是,君子不能與百姓爭利。

“拿上來,本侯拜讀一下。”李牧微一招手。

雅集就在兩天以後,盧儀主持雅集,又彙集到了四十餘篇文章,加上文學館的三十餘篇,他再擇選一番,留下五十篇送到了李牧的案頭。

他在文章中還說‘天儘世道以交’,將人與人之間的互換乾係,也就是貿易買賣拔高到了符合天理的層麵。

能讓李牧承認本身破偏了題,他的表情還是很鎮靜的。“這個題目好,在洛陽會商特彆得當。也恰好能夠給士紳百姓指導迷津,以君子心了。”

不過,從李牧地點的角度來講,他寫如許文章表白態度,倒也是說得疇昔。畢竟作為百姓,研討的是如何取之有道,而作為製定法則的人,要考慮如何賜與一個取之有道的環境。

他分不清是本身跑題了,還是李牧寫的跑題了。雖說大師寫策論,都是一個題目,引申出很多東西來,但是李牧引申的,也有點遠了吧。

孔子固然闡述過觀點,但是對於‘道’到底是甚麼,他卻冇有給出解答。反而是他的學術擔當者荀子,給出了道的解釋。

“寫完了。”盧儀輕笑一聲,為表遊刃不足,以及本身的設法早就與李牧不謀而合,更是說道:“本就是心中思慮之事,算是早早打了腹稿了吧。”

第二,表白了洛陽侯支撐貿易的決計,特彆是,他對人有慾望纔有動力的闡述,非常獲得商賈們的認同。

如果表達的觀點與李牧相悖,那以他的脾氣結果如何就無庸贅述了。

李牧刪去幾個立意不明白的,剩下四十篇加上他寫的序,叮嚀下去打版刊印。

這等因而給一些想要做買賣,卻又顧忌臉麵的人一個台階下了。同時,也無形當中晉升了販子的職位,畢竟侯爺都說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麼販子隻好符合‘道’的束縛,也能做君子!

“太有事理了。”盧儀滿臉敬佩道:“侯爺高屋建瓴,一語令媛啊。侯爺的名聲,必將流芳百世,萬古長存……”

李牧點點頭,道:“盧先生看題目有高度,就按你說的辦吧。”頓一頓,他又道:“刊印的事情,就在雅集以後,盧先生先選一遍,拿來給我看,我再擇定出來,由侯府出資,先刊印一萬冊。”

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便是他抱負中的‘至人之治’。充分賜與每一個參與者自在決定的空間,如許的貿易環境,便可達到‘取之有道’的結果。就像是老子倡導的有為而治,決計為之,反而不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