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郭正域一同的另有湯顯祖,屈橫江,盧萬嘉等人。
儘地力就是讓一樣大小的田種出更多的糧食,勸農桑則在於讓更多人的去種田,或處置種田有關之事。
眾所周知以往燕京時報的人與孫承宗友情極好,當年林延潮被貶至歸德,孫承宗寧肯放棄會試退隱的資格也要跟隨林延潮而去,現在……
方從哲額上盜汗滴落道:“美命果然思慮全麵,從哲於朝堂上說得頭頭是道,但論及事功,著眼全域性實不如兄。”
但他冇有明麵上道出而是道:“以是依中涵兄所言,陛下不是不肯君臣共治,而是在位之時不肯有君臣共治之局。”
“後教員起複進京,我等雖是性命無憂,卻再偶然退隱仕進,出遊各地既是遊山玩水,也是體察民風民情。”
於慎行與沈一貫是同年,又一併入翰林院,當然體味這位年兄‘忌刻好勝’的性子。至於他與郭正域的過節,也是體味一二。
傳聞不以科舉為正業,徐火勃等人都是嚇一跳,如此書院哪開得下去?又有哪個讀書人肯來?
天子聞之大喜,不但將兵部尚書石星好好地誇了一頓,當即下旨將郭正域從右僉都禦史升任兵部右侍郎,為正三品,並令郭正域進京述職。
因而林延潮就在學功書院駐紮下來,今後與顧憲成,鄒元標的東林書院構成一南一北兩大書院。
此議能經內閣批準已是極難,再經兵部部議更是難上加難,不管最後廷議上能不能通過,足見郭正域的能量了。
萬曆二十三年仲春。
方從哲笑著道:“實在恩師等一等也好,恩師自萬曆八年中進士以來,拜為宰輔用了十四年。光陰太短,如同年不過四五品之間。反觀沈四明則他的同年鄉黨都在朝中身居高位。並且恩師一起從翰林院至禮部,冇有吏部任過官職,而輔臣中趙蘭溪,沈四明都曾在吏部任官,這點又是不如。”
在潞水客談中所言,天下務農之學有兩等,一等是儘地力,一等在於勸農桑。
因擔憂泰寧部去而複返,董一元選精兵強將與遼海道參議楊鎬一併於遼東的冰天雪地裡行軍四百裡,於三天三夜後攻擊泰寧部巢穴。
精一之服從人話來概括就是,先設定目標(道心),肯定目標與實際(民氣)差異,既不成不實在際,也不能太佛係,找出體例地點(唯一),然後通過處理題目去實際事功(惟精),最後通過實際達到目標或靠近目標。
這些都是汗青上從未產生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