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院距京師不過百裡地,兼之靠近運河,實在便利。
精一書院就是勸農桑,而有貞書院在於儘地力。
正陽門前,當年阿誰燕京時報的編輯,因為林延潮喊冤而被打斷了腿,以後忍著旁人輕視的屈辱考中了進士。
就算是出身如翰林,也是大抵如此。
不過其中啟事二人都是心知肚明。
但他冇有明麵上道出而是道:“以是依中涵兄所言,陛下不是不肯君臣共治,而是在位之時不肯有君臣共治之局。”
林延潮謂眾弟子,這一句小至修身處世,大至為官治世皆可用得。
方從哲道:“我何嘗不心急如焚,但苦於人微言輕。你看這準字古字上麵有一個十字,古今文書平移,皆用此字,但厥後寇準為宰相,為了避諱準字減此十字,至今不改。”
精一之服從人話來概括就是,先設定目標(道心),肯定目標與實際(民氣)差異,既不成不實在際,也不能太佛係,找出體例地點(唯一),然後通過處理題目去實際事功(惟精),最後通過實際達到目標或靠近目標。
在潞水客談中所言,天下務農之學有兩等,一等是儘地力,一等在於勸農桑。
日趨狼籍的天下局勢,又潑上了一瓢油。
鐵柱杖頓在宮道上的青磚上,鏗鏘有聲,眾官員都看了過來。
郭正域也締造了一個宦海神話,以非翰林出身,為官十二載即官拜三品侍郎。
郭正域笑了笑道:“就是奏疏裡的意義。”
為國儲才,為科舉之用不是書院主旨,而是誌在讓大家皆儘其才。
眾所周知以往燕京時報的人與孫承宗友情極好,當年林延潮被貶至歸德,孫承宗寧肯放棄會試退隱的資格也要跟隨林延潮而去,現在……
盧萬嘉見郭正域的神采,當即道:“誒,稚繩眼下正在慈慶宮給皇宗子講書,此處那裡是我等想見就見得的。”
世人如此經常議論,令郭正域又回到了年青未仕的光陰。
此次進京敘職,兵部高低都要辦理,這筆錢郭正域早已經備好了。郭正域本人在遼東為官雖是雙袖清風,但對於宦海這些成規也冇籌算繞過。
辦理好了,能夠少量多費事,也能夠少走彎路。
儘地力就是讓一樣大小的田種出更多的糧食,勸農桑則在於讓更多人的去種田,或處置種田有關之事。
郭正域望著正陽門城樓,寂然道:“昔不時報雖被查封,不再發行,京中的百姓或許本日也冇有幾小我記得。但辦報之主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八字,我毫不會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