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呀!”李邦珍大驚,“可本院職在江防,怎好調兵入城?”他在節堂煩躁地踱步,不斷地捋著髯毛,“目目前廷剋意抖擻,誰敢冒昧?明府是不是太敏感了?再等等看?”

“同意!”張居正接言道,“自昔嘉靖初年,連有大同叛卒之變,不能正法;而後,遂有遼東兵變,又不能正法;遂有山西兵變,又不能正法;遂有振武兵變,還是不能正法!現在安慶兵變作矣,借使此前有一次措置得宜,則國威有在,人知所懲,安得複有本日之事?!”

兩人不敢乘轎,換上布衣,穿冷巷出了樅陽門,登上巡撫官船,逆流向南京而去。

知府衙門前,張誌學叮嚀親兵,將早已備好的一袋發黴的大米偷偷混入糧車上,糧車剛要啟動,他手一揮:“慢!老子要看看,大米有冇有發黴。”一個親兵上前用刀一挑,黴米“嘩”地撒在地上,世人圍過來一看,頓時響起一片驚叫聲。

張誌學見狀,大聲道:“把知府衙門圍了!”

內閣接本書辦跑過來稟報:“已送張閣老。”

高拱即知必是王之誥也有書給張居正,張居正一早就把塘報拿去閱看,也就不再焦急。待三閣臣中堂會揖,張居正先把南京兵部的塘報讀了一遍。

“對對!先殺了這狗官!”人群大聲擁戴道。一片喧鬨聲中,幾小我帶頭衝進了首門。

聽到內裡的喊叫聲,早有兩個府丁一溜小跑到操江巡撫衙門向查誌隆稟報。李邦珍、查誌隆在節堂裡,也能清楚地聽到喧鬨聲。

這天,是為安慶衛官兵發放三月份糧餉的日子,知府衙門前圍了四百多人,由批示張誌學親身帶領。知府查誌隆聞聽衙門外人聲喧鬨,氛圍非常,忙調集衙門大小官吏,兵丁差弁,做好應變籌辦,他則悄悄從後門出了府衙,趕往同城的操江巡撫衙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