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第2頁/共3頁]

高拱站起家,道:“戚繼光來函,倒提示了我。本年春防,宣大等七鎮,當由督撫臨機定奪,不必決計擺設;當集合精力於薊遼,方略隻一個字:戰!對膽敢擾亂之東虜建彝,當大加一挫,如此,不唯使東虜膽怯,而西虜亦知畏,則戰役可固!”言畢,向楊博一拱手,迅疾回到書案前坐定,提筆給戚繼光回書:“巡按所劾事,仆已與大司馬商……”

書牘封發畢,高拱背手在直房踱步,自忖:“嗯,料俺答不敢渝盟,土蠻、建彝不敢跳梁!隆慶六年當是平和之年!”本是越想越歡暢的事,可這類鎮靜情感一閃而過,旋即心頭一沉,像有塊石頭堵在胸口。

大捷策勳巳有成命,今土蠻虎視眈眈,防備宜周,仍期一捷,斯國威益振!蓋土蠻自謂強於建彝,故敢乘吾克服戒嚴而窺測之,覺得吾氣且驕,吾力且疲,而因遂能夠得誌也。今須整搠人馬,更加奮勵,彼出吾不料而吾亦出彼不料,大加挫衂,則西北諸酋皆落膽矣!

讀了一遍,高拱自語道:“接閱此函,戚繼光當能明白,對他不會峻厲究查了。”再讀一遍,顧自點頭,“嗯,對戚繼光,要用此激將法。隻要戚繼光大張旗鼓,做痛擊土蠻之勢,就足以震懾土蠻,薊門可無憂矣!”

戚繼光見到劉旭,摸索著問了問河南新鄭的景象,劉旭對答如流,把高家祖上幾代、時下兄弟數人,說得一清二楚,不由人不信。

送走劉旭,戚繼光提筆修書一封,差人日夜兼程送往都城。

今歲薊鎮事體,較之往時乾係尤其嚴峻。何也?西人新附,而東人尚然內窺,若遂得誌,則有以陰啟西人之心,雖得貢市,不敷為罕也。必須大加一挫,則不唯東人膽怯,而西人亦知畏,貢市乃可永焉。況西人不動,則東人無援。吾無西憂,則得以專力於東,以防秋之儘力,公用於失援之敵,若再不得一勝,則天下之事更無可為。豈惟將軍之辱,而愚亦無臉孔立於廟堂矣!

想了想,李成梁屢有稟帖,不給他答覆,恐生曲解,遂又給李成梁修書:

“不見!”戚繼光把手揚過甚頂,煩躁地說。他雖是武將,卻雅好詩詞,文壇魁首王世貞是他的老友,隱士騷人,成群結隊到薊鎮打秋風,他多數會規矩全麵,殷勤接待。可本日本有煩苦衷,劉旭其人又從未耳聞,是以決然回絕。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