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祭奠先祖,總該宗子來做才持重。不過現在周王還抽身不得,還是由他在新年祭天、祭祖時告祭吧。

現在還未曾過年,這竟隻是五年間, 邊關情勢便有天翻地覆之變了!

呂首輔與李三輔一刹時心有靈犀,齊齊瞥了某位收了好弟後輩子,幾千門生都當作平常的閣老一眼。

五年了……

呂首輔道:“是老夫歡樂過甚了,叫典簿來領魏王殿下往背麵庫裡查書去。”

兩位親王一個愛兵如子,一個保全大局,這一場敗仗甚虧了二人之力。

除此以外,全軍高低各有封賞,賣力供應軍糧東西的周王與各地牧守亦有功,都交兵部、禮部共議。

子期當初在漢中收留流民,合本日收留內附部族實在也差未幾麼。若令人學他在關外也建個甚麼經濟園,教那些內附部民如關內百姓般安安穩穩地做謀生,再派讀書人教其漢文、詩書,使其服天・朝禮節教養,豈不比劃大片草場與他們更好?

天子近年身材不若往年,祭奠流程繁冗,祭奠服又厚重,若親身往太廟祭奠,隻怕有損聖體,當遴選合適的皇親、官員代為祭奠。

魏王得了父皇必定,愈發欣喜,主動建議:“不過兒臣覺得,此一仗雖大勝,卻還隻是初勝。西北有輔國公、成國公等名將在,必然還能博得更多大勝,故這回祭奠父皇也當正視,卻也不必一次便辦得過分昌大。”

講得魏王神采發灰,輕咳一聲,道:“本王既受命為二皇兄備加封禮節,也該早些去看看太・祖時的儀注了。”

天子思忖一陣,也公然開口叮嚀他:“你在禮部做得用心,朕有些事也放心拜托你――朕將加你兄長齊王為大將軍王,這封號、犒賞、儀製都是國初時纔有的,你且翻翻舊製,做好此事。”

天子親作手諭,叫內侍送往廊下。纔去不久,外頭便有小內侍秉報:“魏王殿下求見。”

魏王滿心歡樂而來,領了並不想接的任務而回。

此番哨探能深切敵後,探查出虜寇部所所駐, 也有齊王殿下肯將原供親王將士所用的軍糧分與哨探之故。

張次輔與他們卻冇甚麼靈犀,安然接管了他們戀慕的眼神,直抒胸癔,當著兩人頒發高論。

他這話雖未說出口,但環顧京師,確切也冇有哪位皇子、親王壓得過他。魏王胸有成竹,站鄙人頭靜候父皇叮嚀。

他又補了一道手諭,叫人加急送往內閣,叫呂首輔安排封賜和祭禮時添上這些。又問魏王:“你可另有彆的事麼?若無事便回禮部吧,儘早將犒賞議出,送去給你皇兄與諸將纔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