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車來的是周王府侍衛批示使餘遠, 足顯了周王對此事的看重。
他也還是意難平,悄悄酸了一句:皇兄這時還說桓宋,明顯世人都說是宋桓!他就是偏疼自家妻舅,不曉得以人才為重!
諸將官與楊監軍議得心潮彭湃,立即調派精銳哨探,教他們熟諳這電筒的用法,並教人設想揮動電筒傳達的切口,將這些探子放入草原深處。
餘批示使應了聲“諾”,上前拿起另一個電筒,又從最底下那抽屜裡取了兩個灰樸樸的圓筒塞出來,再按住電筒腰上崛起的鐵塊,往下抹了一下。
齊王點頭道:“你歸去代本王稱謝。”
他摸著腰上有個崛起的處所,用力按了兩下,也不見亮,便皺眉問道:“這電棒如何能亮?是否要裝上那邊的‘電池’?還請餘批示為殿下與我等演試一回。”
但若往天上打去,那光照不到東西,隻能從側麵瞥見一道上大下小的光柱,在半天中恍惚散去。
一道奪目標黃光刹時亮起,正對著電珠看的人麵前刹時烙下一絲暗線。
連他都不碰電池了,旁人看著這東西的賣相,更冇有細看心機,都去看那些電筒――
周王派來的人下去歇息,幾位將軍便與楊監軍研討起了這電筒的用法:
餘批示說不出甚麼,楊侍郎倒還記取宋時教過門生用盛水的玻璃瓶裝過靜電,便替他解釋了一句:“輔國公不見下雨天電隨雨落到人間?這電沾了水就化到水裡了,故不成碰水。”
餘批示點頭道:“我們殿下若曉得這批軍糧能有如許服從, 定然歡樂。這些是與雄師用的糧食, 下官這裡還為王爺捎了一封信給齊王殿下,另有一箱宋三元與桓僉憲新製得的電筒――”
漢中府這一年新雪落下的時候,關外草原上便傳來了第一場大勝的捷報。
可又比烽火便利很多。
望殿下與諸位公侯善加利用,毋負殿周王厚意。
更妙的是這光看著像是束成一柱的,照隻照麵前一線,而不像火把沖天而燒,在夜色中極易叫人認出來。行路時將這光壓得低低的,隻照腳前幾步,擺佈前後再略加遮護,便是有虜寇哨探隔著數十步外,恐怕也看不見他們行軍。
餘批示正自裝著彆的電筒,好拿給這幾位裝軍看,聽他說這話,趕緊解釋了一句:“國公,這電是不能遇水的,它遇水就壞了!”
幾位將官則行軍中禮,請餘批示歸去代他們向周王請安。
輔國公、成國公等慣熟戰事的老將眨眼便想到這電筒的好處,抓著餘批示絮絮問了用法、又問電池能供很多久的電。餘批示一一答了,並叫帶來的兩個會裝電筒的王府親衛教齊王諸位公侯身邊的謀士換電池、電珠,補葺些打仗不良的小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