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孫策和這些武人打交道有過人之處,即便是周瑜也不能及。這能夠和孫策本人也是武人有關,流派類似的人,老是更能相互瞭解一些。
周瑜一動不動,負手而立,通俗的目光消逝在遠處的峰巒之間。
“將軍俄然決定迎娶蔡大師,婚期又安排得這麼緊,雖說益州秋後能夠有戰事,這是一個可貴的空地,但是這也太倉促了,完整不像是將軍的行事風格。除非是將軍要在對益州作戰前將蔡大師送到吳郡為質,不然很難瞭解。”
兩人來到山下,親衛騎士們已經籌辦安妥,文醜親手奉過馬韁、馬鞭,周瑜接過來,縱身上馬。文醜又將荀攸奉上馬背,這才縱身上馬,喝令解纜,一行人沿著狹小的山路向前急馳,文醜不時警戒地重視兩側的山崖,握緊了手中的百折鐵矛,隨時籌辦庇護周瑜。荀攸打量著文醜,有些想不明白孫策是如何讓一個降將如此心甘甘心腸效力。袁紹當然不重用武人,文醜也是統領千餘人的校尉,如何到了孫策麾下,竟然甘心做一個親衛將?
南人操舟,北人乘馬,公然各擅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