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羊肝粥
1.豬脊肉粥
製法:將雞肝洗淨,切細,與大米同放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質料:豬裡脊肉,大米,香油、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各適當。
5.豬肝粥
製法:將豬裡脊肉洗淨,切細,用香油烹炒一下,而後與大米同放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本草綱目》解讀:羊肝性味甘、苦、涼,入肝經,有補肝明目、養血益精之功,合用於身材肥胖、血虛萎黃、肝虛目暗、眼目昏花等。《本草綱目》言其“補肝,治肝風虛熱,目赤暗痛,熱病後失”。
質料:豬肝、大米,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各適當。
質料:雞肝,大米,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各適當。
4.雞肝粥
第五篇第十四章第5節 強身健體還是要多喝一些肉粥
《本草綱目》解讀:雞肝性味甘、微溫,入肝、腎經,有補肝明目、養血補血之功,合用於肝血虧虛而至的目暗、夜盲、小兒疳積、胎漏、產後及病後血虛等。《本草綱目》言其“療風虛目暗”。
2.豬肚粥
製法:將羊肝洗淨,切細,與大米同放鍋中,加淨水適當,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花椒、食鹽、味精,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本草綱目》解讀:豬肉性味甘、鹹、平,入脾、胃、腎經,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之功,合用於熱病傷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等。《本草綱目》言其“補腎氣虛竭”。煮粥服食,再加上恰當的調味品,味道鮮美,並且補益人體,對各種虛損性疾病等均有醫治感化。
質料:熟豬肚,大米,蔥花、薑末、食鹽、味精各適當。
《本草綱目》解讀:豬肚性味甘、微溫,入脾、胃經,有補虛損、健脾胃、消食積之功。中醫臟器食療學以為,植物臟器可“以臟補臟,以形治形”。同大米煮粥服食,可加強豬肚補益之力,對脾胃虧虛、中氣下陷而至的胃下垂等療效甚佳。平素脾胃衰弱者,常常喝點豬肚粥,很有好處。
《本草綱目》解讀:豬肝性味甘、苦、溫,入肝經,有補肝明目、養血安神之功,合用於肝血不敷而至的頭目炫暈、目力降落、眼目乾澀及各種血虛等。《本草綱目》言其“補肝明目,療肝踏實”。大米能健脾益氣,與豬肝一起煮粥服食,對氣血虧虛而至的各種疾病都有醫治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