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料:鮮梨2個,大米100克,白糖適當。

製法:將鮮枇杷葉後背的絨毛刷去,洗淨,切細,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質料:白果5枚,大米100克。

不過,引發咳嗽的啟事很多,如果是風寒引發的咳嗽,則不宜選用本品。

質料:芥菜葉、大米各100克。

《本草綱目》解讀:白果性味甘、苦、澀、平,有小毒,入肺、腎經,《本草綱目》言其“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清毒殺蟲”,有斂肺平喘,收澀止帶之功。本咀嚼甘苦澀,善於斂肺氣、定喘嗽、止帶下,對咳嗽痰多、帶下不止、夜尿頻多等甚效。煮粥服食,脾腎雙補、脾胃健運、痰濕自化、腎氣歸元,故喘嗽可止、白帶可痊、水循常道、小便自利。

2.麥門冬粥

《本草綱目》解讀:梨性味甘、微酸、涼,歸肺、胃經,《本草綱目》言其“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有潤肺消痰、清熱生津之功,合用於熱咳或燥咳、熱病津傷,或酒後煩渴、消渴等。

質料:沙蔘1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當。

《本草綱目》解讀:芥菜性味辛、溫,入肺、胃經,《本草綱目》言其“通肺豁痰,利膈開胃”,有宣肺豁痰、溫中健胃、散寒解表之功。煮粥服食,化痰止咳、散寒解表,對外感風寒、咳嗽氣喘等確有結果。煮製時配點生薑、蔥白同用,其效更佳。

7.荸薺粥

肺寒痰濕咳嗽不宜選用本品。

咳嗽是我們在平常餬口中常常會碰到的小弊端,中醫以為這是外邪入侵,使得臟腑受傷,影響到肺導致的有聲有痰之證,以是要祛邪宣肺,還要調度臟腑、氣血。本草裡能夠清肺止咳的種類有很多,以下藥粥皆有潤肺止咳的服從。

製法:將梨洗淨,去皮、核,榨汁備用;將梨皮、梨渣、梨核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梨汁、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

本品生食易傳染薑片蟲,故以熟食為好。若必鬚生食時,應充分浸泡後刷洗潔淨,再以沸水燙過,削皮再吃為好。

3.沙蔘粥

《本草綱目》解讀:荸薺性味甘、寒,入肺、胃經,《本草綱目》言其“主血痢、下血、血崩”,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消積化痰之功。本品性味多汁,性寒清熱,對熱病傷陰、津傷口渴、肺燥咳嗽等諸多效驗。若煮製時加點麥冬、梨汁、鮮藕汁劃一用,其效更佳。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