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套忠孝的實際得以自洽,動機也就通達了。
高長命又勸道:“堂兄,大理非段氏之大理,乃我高氏之大理!先祖高風峻節,將皇位歸於段氏,曆代段氏天子無能,唯倚高氏治國,更出段興智之流,軟骨廢料,蒲伏蒙韃腳下,驅我百姓如同芻狗。國中高低皆我高氏之子民,你忍見子民以血肉供奉蒙韃?故而段氏可降,我高氏毫不成降!
“他太柔嫩寡斷了。”高長命皺眉道:“你看,比擬非瑜,堂兄也太不判定了。”
當年大理遭蒙軍攻伐,大將高泰禾戰死於麗江,宰相高泰祥退至統矢城,募兵勤王,三十七部酋長雲集呼應,血戰黑初山。
“我已派人北上聯絡非瑜,想必現在已到慶符縣,到時便知切當動靜。”
~~
同一時候,李瑕看著輿圖,也有些憂心高長命的情勢。
“定是死了,不然……”
“我奉告過你,眼下是大國相爭,關頭要看宋與蒙古的戰事,而非大理小國……”
大理天子段興智投降後,忽必烈大抵是以為該讓大理人學學如何做忠臣,讓姚樞給高泰祥之死添了幾筆。
高長命懶得聽這些,已拂袖而去。
“你還要考慮多久?比及諸部忘了伯父的威名?!”
……
“你又怕了?”
漢時,統矢府為益州郡所轄二十四縣之一;唐時,於此地設姚州;南詔國時,設弄棟府;大理時,因循這個地名,也叫“統矢府”,治地點姚城縣,即後代的姚安縣。
彷彿高氏抗蒙,是因為忠於段氏,而段氏歸蒙,乃天數使然。
高長命與妻兒打過號召,在堂中坐下,把高瓊的話說了,向高超月問道:“你如何看?”
段興智落空了大理皇氏最後的麵子,作了蒙古的忠臣。大理人也看到了忠臣被禮葬,持續為忠心而打動,隻是換了忠心的工具。
“慕儒你莫急,再讓我想想。”高瓊喃喃道:“你再讓我想想。”
高長命哂笑一聲,道:“我明白他的意義,我嘲笑的便是他這設法。”
“你擋著我了。”
~~
簡樸來講,蒙人奉告他“你父親已為段氏儘了忠,輪到你來為大蒙古國儘忠了。”
高瓊閉上眼,道:“彆說了,讓我明智地下判定,莫老是鼓勵我,可好?”
“堂兄,兀良合台已死!”
高泰祥之子高瓊,便是在如許的環境下被忽必烈寬恕了,他到哈拉和林覲見了蒙哥,以後被封在統矢城,也成了蒙臣。
“你又是何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