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令媛疇前便非常要好,到現在更是密切無間,兩小我議論妝容、服飾,直至人定時髦未縱情,像是發覺到我的沉默,一手摟了我道:“如果倦了,就先去睡。”昂首看阿歡一眼,她乖覺隧道:“妾打發二孃出去。”走出門去看了一眼,道:“入夜了,叫腰輿罷。”瞬息間便有二人抬了小輿過來,卻隻要一頂,我看她一眼,見她隻是淺笑著看人護著我上輿,又自宮人手中接過一盞燈籠,提燈導引在前,一起送我出去。
我訕訕道:“不是甚麼高僧,就是報德寺裡一個知客…”口中扯談,偷眼去看她的神采,她麵上看不出甚麼波瀾,隻是含笑看我:“久在深宮,都不知內裡現在時髦甚麼經文,也不知你現在喜好些甚麼了。”
她轉頭看我,四目相對,竟無話可說,卻又不走,遲留半晌,方道:“方纔你在入迷,也不知聽冇聞聲,阿家要替武家子侄娶李家新婦,已商定了令媛公主之女,還差一名呢,你若無事,也替阿家留意留意。”
她腳步不斷,隻微微偏了頭看我:“嗯?”
我心頭一酸,垂了眼道:“我喜好的,總還是那些。偶爾和獨孤紹出去騎騎馬,打打獵,或是同人下下棋,冇甚麼意義。倒是揣摩了很多吃食。”
作者有話要說: 感激:
讀者“子不語”,灌溉營養液+12016-12-03 23:03:36
我心不在焉地聽著令媛在母親麵前討巧,眼睛不由自主地便去打量阿歡。好久不見,她倒多了些清秀出塵之風,站在那邊,有了幾分崔明德的模樣,不管是垂著頭,還是盯著人看時,嘴角都勾出恰到好處的弧度,暴露一副非常馴良的麵孔,要說話前,眼睛必先擺佈一看,說話時聲音悄悄的,渾無疇前那股清勁矗立的精力,行動間也躡手躡足,真恰是“靜若處子”,一點也不像是黃犢子韋家的韋一球,倒像是王氏、裴氏家恪守婦儀的未出閣小娘子似的。
我正愁無處岔話,忙便應道:“哦,是甚麼經?若真是好,我也學一學。”
咻咻咻。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候:2016-12-04 19:00:37
我道:“那一日隨獨孤紹去報德寺聽經講,感了風,兼之肉痛,便告病將來。”說是聽經講,實在是被獨孤紹拽去寺廟看百戲,這廝久在軍中,學了一副兵漢樣,說我久在家中,倒黴芥蒂,非要帶我出去看“演百戲的標緻小娘子”,成果不知是那裡來的蠻婢在那邊演水嬉,見了胡服戎裝的獨孤紹,個個春情泛動,十來人都將水潑到這一頭,獨孤紹這廝不但技藝矯捷躲得快,又是身強力壯被潑了也冇甚麼事,我倒是被潑得感了風,發了一場燒,恨得崔明德親寫了一封手劄,彎彎繞繞地將獨孤郎將罵了一頓,這廝不但不知悔過,偏抱著那手劄向我誇耀:“崔二給我寫信了。”――想起獨孤紹,竟覺好笑起來,嘴角動了動,阿歡眼神倒尖,微淺笑道:“看來那次經講很風趣,必然是有德高僧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