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是本年高規格郊祀,是因為之前就有占卜者宣稱:鎮星在氐、房,乃鄭、宋之分,當京師之地;兼氐宿主帝王路寢。若散財乃至福,遷幸以避災,庶幾能夠驅禳矣。
直到午後,在太醫搶救下,郭威悠悠醒轉,見郭榮在側奉侍湯藥,心中大為欣喜,又想到本日祭告祖宗的大禮未完成,甚是遺憾,便命郭榮派內侍籌辦車駕,前去南郊行宮。
當天上午,上午,郭威草擬遺詔,於滋德殿駕崩,年五十一歲。
寺監攝官七週年已上者,同明經出身,此後諸寺監不得以白身署攝。升朝官兩任已上,著綠十五週年與賜緋,著緋十五年與賜紫。州縣官曾經五度參選,雖未及十六考,與授朝散大夫階,年七十已上,授優散官,賜緋。應奉郊廟職掌職員,並與恩澤。此後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為偽朝偽主,天下帝王陵廟及名臣宅兆無後,官為檢校”雲。”
太廟的修建範圍並不算弘大,但依唐朝修建格式也有高高的基座,二三十步的漢白玉台階,內侍攙扶著郭威徐行登上,先到高祖父廟庭進酒獻爵,哪知剛低頭正要率百官行拜禮,郭威臉龐一陣抽搐,病症複發差點倒下去,幸虧內侍及時扶住退下。隨後命晉王郭榮領百官完成祭奠。
郭威當然看明白這件事,不得分歧意郊祀散財,加恩天下文武。並且另有處所節帥,襄州安審琦進封陳王;鄆州符彥卿進封衛王,移鎮天雄軍;荊南高保融進封南平王;夏州李彝興進封西平王。
禮畢,郭威命內侍省寺人宣讀製書:“大赦天下,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應犯法人,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表裡將士各優給,文武職官並與加恩,表裡命婦並與進封。
郭榮聞訊秘不發喪,收斂父皇屍體遷到萬歲殿,到二旬日才調集文武百官朝見,宣讀太祖遺詔:晉王郭榮可在棺木前即天子位,服喪和年號紀元一如舊製。
當晚,郭威病情再次複發,差點有救了。郭榮傳聞非常擔憂,但卻冇再去探視,以免被猜忌。
不久,北漢國主劉崇傳聞太祖郭威病逝大為歡暢,調集臣僚商討,圖謀取東京複國為漢,遣使赴遼國要求出兵援助。(未完待續。)
另有十幾位老資格節帥進封國公,其他加太尉、太傅,並再次大範圍移鎮調任。此中,以以澶州節度使鄭仁誨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