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當然看明白這件事,不得分歧意郊祀散財,加恩天下文武。並且另有處所節帥,襄州安審琦進封陳王;鄆州符彥卿進封衛王,移鎮天雄軍;荊南高保融進封南平王;夏州李彝興進封西平王。
臘月二十九除夕一大早,文武百官齊聚崇元殿朝見。天子郭威身穿十二紋章袞服,頭戴通天冠冕,因染了風痹之疾,實在也就是中風,時好時壞,由內侍攙扶而出,勉強能接管朝賀。
寺監攝官七週年已上者,同明經出身,此後諸寺監不得以白身署攝。升朝官兩任已上,著綠十五週年與賜緋,著緋十五年與賜紫。州縣官曾經五度參選,雖未及十六考,與授朝散大夫階,年七十已上,授優散官,賜緋。應奉郊廟職掌職員,並與恩澤。此後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為偽朝偽主,天下帝王陵廟及名臣宅兆無後,官為檢校”雲。”
顯德元年正月初三,郭威下詔,裁撤鄴都,改大名府,建製職位在京兆府之下,還是置天雄軍。到初五又加晉王郭榮兼侍中,判表裡兵馬事。
隨後按之前的安排,郭威從齋宮乘步輦解纜,晉王郭榮為亞獻,太師馮道為禮節使,率文武百官隨行,前去太廟。按禮節要先祭高祖父,信祖睿和天子郭璟,高祖母睿恭皇後張氏,然後再到父親郭簡,母親王氏,共四代人。
郭榮聞訊秘不發喪,收斂父皇屍體遷到萬歲殿,到二旬日才調集文武百官朝見,宣讀太祖遺詔:晉王郭榮可在棺木前即天子位,服喪和年號紀元一如舊製。
節帥與重臣的調任非常奧妙,袁鳷、王仁鎬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降職了。而鄭仁誨兩年不到就由恩州刺史兼團練使,升任樞密使加同平章事,位列朝堂宰相。樞密承旨魏仁浦,則一貫為郭威所看重,升遷顯不露陳跡。
另有十幾位老資格節帥進封國公,其他加太尉、太傅,並再次大範圍移鎮調任。此中,以以澶州節度使鄭仁誨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
至二十一日,郭榮正式即位,在群臣的朝拜下即天子位。按郭威生前遺言,從簡辦理陵寢喪事,但這個也很煩瑣費時,乃至郭榮很多天冇再召見群臣。中書令馮道再三上表,郭榮纔出萬歲殿門見文武百官。
再然後的加恩就非常遍及了,為官十五年的綠袍官員都是六七品的,能夠直接賜緋袍4、五品官,而著緋袍四五品官十五年的,則賜紫袍三品以上。而處所州縣官員,不管政績如何,一概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