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看著英娘神采愈發丟臉,還待再說甚,到底心虛,想了想才輕聲道:“我家數代純真哩,他們兩個總不肯同房,難不成要我齊家絕後嗎?”
顧氏聽著方害羞帶愧將月娘不肯給玉娘上謝恩折並逼著顧氏措置翠樓母子的話說了。
英娘就笑道:“我已與顧氏說好了,那孩子三歲就接過來,你親身教著。小孩子懂甚,誰教著還不是同誰親,你隻當那翠樓是替你生的罷。如果你今後自家得了兒子,這個孩子便是你兒子的臂膀,不然,你也是膝下不虛。”
李鶴聽著英娘一番搶白,倒還笑道:“我不過說了一句,倒招來你一堆兒,我錯了還不成嗎?姻伯父即請你疇昔,想來也是冇旁的轍了。”英娘傳聞也是歎了口氣,月娘說來有些不幸,但是那性子確是有些不討喜。旁的不說,隻說她平常去勸她,她看似聽了出來,不幾天就能忘了。如許的脾氣,也實在怨不得齊瑱不肯同她敦睦。隻是,到底是遠親姐妹,也不好不去管她,隻得與李鶴道:“現在在陽穀城隻要我同她姐妹兩個了,自是要相互照顧的。”說了便喚丫頭出去奉侍她換衣。
倒是乾元帝即立了玉娘為後,餘下的心機便是玉娘好好調度身子,生個皇子出來。玉娘所生,正統嫡出天然是太子。而景寧如果一向養在玉娘身邊,萬一自發得是皇後養子,將心機養大了,不獨不能做玉娘子的助力,怕還是停滯,反為不美。不如趁他還小,先將他挪出去,好叫他明白自家身份。隻是乾元帝覺得玉娘待景寧如同親子,不肯在玉娘麵前明說,惹得玉娘不喜好。玉娘聽乾元帝說到如許,這才順勢承諾。
英娘看著夏媽媽退了下去,隻得扶著顧氏坐在一邊,把帕子遞疇昔請顧氏擦淚,又安慰道:“姻伯母也曉得月娘是我娘最敬愛的孩子,從小兒寵慣了,率性些也是有的。如果她做錯了甚,您奉告我,我去說她去。”
倒是玉娘深知英娘與月娘兩個的脾氣,英娘還罷了,是個奪目人,氣度手腕不下謝顯榮,那月娘倒是個頂胡塗的,向來成事不敷敗露不足,如果叫她出來了,還不定惹甚麼禍呢。隻是乾元帝聖旨已下,倒是不好追回的,隻得佯裝出一副賢能做派來。一來,今後乾元帝如果要再加封英娘月娘,她再勸止也算師出馳名。二來好為她製止英娘月娘兩個進京落下伏筆。
倒是景寧聽著乾元帝要將他打發去廣明殿,倒還安撫玉娘道:“母後不要憂心,阿寧不過是去廣明殿,又不是就藩,還是能夠給母後晨昏定省的。母後如果想兒子了,遣金盛來喚一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