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公然如玉娘所料,幾近不差分毫,玉娘聽著也不過一笑道了句:“貴妃果是真脾氣。”也就罷了。
等乾元帝一遞過眉眼來,這倆倒是接得快,藉口也找得好,公然奏章才奉上去,乾元帝當日就批了下來,上頭誇玉孃的那二十個字便是給禮部今後要擬的冊後聖旨奠定了基調。由禮部尚書親擬,由乾元帝親身潤色,一篇駢四儷六的冊書極儘溢美之詞。
可說到底,陳婕妤也是個有耐煩的,曉得崇高妃是用心氣她,便不肯叫崇高妃如願,咬牙拜謝,又強笑道:“妾昨日未能恭賀晉王大喜,引為遺憾,不想娘娘倒還記取妾。妾拜謝娘娘犒賞。隻望晉王與王妃佳耦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往承明殿頒賞的宮人歸去將陳婕妤的話學了崇高妃曉得,崇高妃聽著這些,隻是嘲笑道:“好個陳婕妤,事到現在還不肯循分哩!”崇高妃是曉得景淳病根的,本日又看景淳與徐氏之間淡淡的,再冇有新婚佳耦的嬌羞甜美,心中多少有些絕望,再聽陳婕妤這番話便覺得陳婕妤這是調侃景淳好男風,謾罵景淳與徐氏無兒無女,是以更恨陳婕妤。
便是崇高妃不來也不打緊,另有景淳呢。景淳雖是好勝暴躁,可同母兄弟情分上倒是極好的。且景淳叫乾元帝關入掖庭時景琰尚未出世,過得這一兩年,景淳的性子也養得慎重了很多,除著去見崇高妃,竟是絕足不今後宮來,是以景淳竟是冇見過景琰的,這回驀地見著景琰,哪能不勾起對景明的舊情來?是以便是崇高妃本日不來,景淳順次去拜見她的時候,也會將景琰提一筆。
原是今次尚書令與楚王,禮部三個會上奏是受了乾元帝表示。說來宗正楚王與禮部尚書兩個是領教過乾元帝對宸妃的偏疼的,當日為著給謝氏麵子,特設了宸妃位給她,一概儀製都是對比著立厥後的,是以等李氏一廢,這倆就都等著乾元帝幾時下明旨立宸妃為後。故此前段日子,乾元帝在朝上暴露要立宸妃為後,朝臣們反對時,這倆暗裡道是:“如果由聖上立了宸妃為後,倒是承平。如果今後不立後,也罷了。可要真另擇了淑女為後,隻怕就是第二個李庶人,何必來哉。”是以這倆人倒是一聲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