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與刑部一塊兒脫手,另有甚麼問不出來的?張氏的出身來源被查了個底兒掉。
大理寺卿姓個羅,雙名流信,名姓與唐初虎將羅士信一字不差。那羅士信悍勇非常,隻少些策畫,厥後中了劉黑闥奸計一命嗚呼。這位羅士信,看著樣貌也甚粗暴,可說是豹頭環目,心機卻周到,不然也做不到大理寺卿這個位置上。
不過六七日,大理寺與刑部便將各種證據上奏。雖無實證好說護國公李源與此事有涉,可也冇證傳聞李源與此事無涉。且看過檀卷證物的,十有□□心上都疑著此事是李源在背後授意。若真是小唐氏自作主張,宸妃當然恃寵生嬌,可到底罪過不著。如果隻為皇後不忿,隻咒死宸妃也就完了,如何要咒乾元帝呢?
又說羅士信與柳尚書兩個看著乾元帝這些行動,便知乾元帝要藉著這一回釘死李源。隻李源這個護國公也是傳承百年不足,從“八議”論定他罪名還要朝廷公議,再交乾元帝訊斷。未為免物議,總要證據確實,張氏這節上,必然要交代清楚,便是李源不說,他們也要查上一查。至於李源能不能脫身,隻都雅天意了。
乾元帝明旨令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查問巫蠱一案,先問的是小唐氏的丫頭春華。因護國公李源一家子尚未科罪,是以爵位還在,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便是審他們也得客客氣氣地。可春華不過是個丫頭,是以拖上堂時不等問話,先打上十棍,又抽了兩拶子,春華做得小唐氏親信侍女,常日可說是養尊處優,普通地十指不沾陽春水,那受得住如許的大刑,早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隻在誰想著往張氏那去時,春華都推在了小唐氏身上,又哭著辯論:“奴婢是宛西候家的家生丫頭,一身一體都是主家的。大女人要奴婢做甚麼,奴婢哪敢不從呢。”
李源瞧著小唐氏左顧右盼的模樣愈發有怒,隻他也是個明白人,依著李源心機,小唐氏即叫人勾引,隻消她講出勾引她的那小我來,雖說她是必死的,可護國公府指不定還能保全一二。不想他逼問了回,堂上的大理寺卿就是一陣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