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仲春初五,袁安、阿史那翰海拿著李風雲的手劄,帶著李風雲的囑托,風馳電摯,直奔安州而去。
既然政治上不能讓步,聖主和鼎新派又如何措置當前危急?又如何應對關中突然發作的亂局?又如安在最短時候內穩定大京畿地區,穩定兩京局勢,穩定海內情勢?
為了便於把握諸藩,李風雲又建議,在原安州的索頭水兩岸地區,設立安州總管府,主掌安州軍政;在鬆山以北、馬盂山以東地區設立鬆山都督府,主掌奚族地區軍政;在托紇臣水以東、弱洛水中下流兩岸設立饒樂都督府,主掌契丹族地區軍政;在弱洛水中上遊以北的黑河、狼河道域設立鬆漠都督府,主掌霫族地區軍政。
關中扶風郡有和尚叫向海明,自稱彌勒出世,有大法力,普渡眾生,在關中京兆、扶風、馮翊三郡甚德民氣。十一月十八,向海明舉兵造反,唐弼、李弘芝等賊帥紛繁呼應,短短數日內賊兵已達數萬之眾,而特彆讓人震驚的是,向海明竟自稱天子,封文武百官,以白烏為年號,公開建國,堂而皇之的要篡大隋之鼎祚。
這個要價太高,且與中土鼎新派所對峙的中心集權背道而馳,聖主和中樞不會同意,更不會默許放縱乃至鼎新發展,以是構和必定墮入僵局。
大江南北亂了,江淮亂了,乃至江南亂了,都還範圍在處所一隅,但現在京畿也亂了,還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烽火從東都和河洛敏捷燃燒到西京和關中,從中心到處所都亂了,這題目就嚴峻了。
以是李風雲判定,聖主和中樞本著最大程度榨乾安東代價的原則,極有能夠佯作讓步,先把開疆拓土的武功拿到,再把滅亡高句麗的武功拿到,同時集合精力措置海內危急,想方設法規複國力,主動停止南北大戰的前期籌辦,如此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為此李風雲提出建議,仿效漢朝西域都護府建製,在安州和東北設立安東都護府,主掌邊陲處所軍政,賣力安撫諸藩,輯寧外寇。
十仲春初五,河北,行宮,聖主和中樞接到了一個他們最不想聽到的凶信。
同日,崔鈺、崔九和李思行告彆李風雲,埋冇在袁安的步隊中,踏上返回上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