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怔了一怔,道:“稱帝之事,寡人還要和群臣商討一番,呂卿可先行退下。”
呂不韋嗬嗬一笑,點頭道:“平原君此言差矣。現在天下各國當中,您覺得誰最強呢?”
上官文君道:“莫非不成能嗎?莫非武安君是健忘了昔日的吳起、商鞅?”
田秀搖點頭:“不可!”
見此,呂不韋不慌不忙的持續說道:“大王,齊國稱帝被討伐,是因為齊閔王剛愎自用,齊國不具有稱帝的氣力和前提。但現在的環境分歧,大王賢明神武,比之齊閔王勝其十倍!而趙國之國力,更是比昔日的齊國更勝一籌,加尊帝號,有何不當?”
上官文君點頭道:“趙王徒有浮名,非明君也。”
上官燦又接著詰問:“我傳聞此次秦國要和趙國締盟,您以為秦國事至心的嗎?”
平原君不假思考:“楚國。”
上官文君笑道:“那位武安君,倒是個妙人。他的觀點很獨到,女兒倒想去拜訪他一下。”
呂不韋看出了趙王的疑慮,他決定采納行動來消弭趙王的顧慮。
見禮以後,趙王纔開口道:“呂卿,秦國想要和寡人締盟,不曉得是真是假呢?”
呂不韋大笑道:“平原君所言差矣!恰是因為楚國勢大,趙國才更應當加尊帝號。隻要趙國稱帝,方能名正言順的代替周朝,以天子之名,帶領六國之兵討伐楚國。”
平原君思考了半晌今後說道:“秦王這麼做,對貴國又有甚麼好處呢?”
趙王丹道:“上一次,秦國也說要和寡人盟好,成果轉頭就攻打了寡人的盟友。寡人還真有點不敢信賴秦王了。”
呂不韋在一旁勾引道:“大王,這一次我秦國但是誠懇誠意的想要歸順趙國,獲得大王的庇護。這就是寡君支出的誠意。雍州鼎意味著神器,意味著天命,更意味著我關中之安危。秦王將此鼎贈與大王,足以見得我國的誠懇誠意。”
虞卿和田秀力勸趙王不要受呂不韋引誘,稱帝隻會引發其他諸侯國的警戒和敵意。
趙王看著擺在麵前的雍州鼎,眼睛都在冒綠光。
田秀笑了笑,解釋道:“秦國雖經大敗,但其根底仍在。商鞅變法以來,秦海內部軌製完美,民風尚武,且秦軍戰役力極強。隻要秦國療攝生息,規複氣力,他日必能捲土重來。而楚國地廣人眾,資本豐富,且楚王完頗具大誌。若楚王能夠任用賢臣,鼎新內政,楚國何嘗不能與秦國一爭高低。”
田秀道:“先生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