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給兒子留下遺囑[第3頁/共4頁]

曾國藩在書房裡親熱地訪問了李昭慶,並驗看了千裡運來的建昌木。但見根根亮光筆挺,紋理精密,細心嗅一嗅,另有一股淡淡的暗香。建昌木身上常見紅色波瀾條紋,故又叫建昌花板。這建昌花板號稱做棺材的上等佳料,又經李昭慶從上萬根木猜中親身選出,豈有不好之理!正在議論下一步如何製造的時候,巡捕報:"聖旨到!"曾國藩倉猝換上朝服來到公堂,剛升為吏部侍郎的周壽昌親身齎旨來到,朗聲朗讀:

"滌生兄,這是件極難措手的事,京中群情甚多。"周壽昌體貼腸說。

餘平生略涉儒先之書,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露於名業相侔、勢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於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先去忮心;將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滿懷皆是波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汙。餘於此二者常加克治,恨未能打掃淨儘。爾等欲心腸潔淨,宜於此二者痛下工夫,並願子孫世世戒之。

餘本日前赴天津,查辦毆斃洋人焚燬教堂一案。本國脾氣凶悍,津民風俗浮囂,俱難和葉,將來成仇發兵,恐致激成大變。餘此行幾次籌思,殊無良策。餘自鹹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効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斷不肯吝於一死,以自大其初心。恐相逢及難,而爾等諸事無所稟承。茲略示一二,以備不虞。

曆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而至;其衰也,則反是。餘平生亦頗以勤字自勵,而實不能勤;亦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爾輩今後居家,要痛改衙門豪侈之習,力崇節約之德。

餘積年奏摺,抄畢後存之家中,留予子孫觀覽,不成發刻送人,以其間可存者絕少。所作古文,尤不成發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壯不克儘力,誌亢而纔不敷以副之,刻出適以彰其陋耳。如有知舊勸刻餘集者,直言謝之可也。切囑切囑。

正說話間,一輛三匹馬拉著的大馬車停在門前大坪中,紀澤忙拉著紀鴻走疇昔,跪在馬車前。車裡走出李鴻章的幼弟李昭慶。他剛一下車,荊七便揮揮手,早已籌辦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