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辭江督[第2頁/共8頁]

"父親大人,兒子邊抄邊學,受益極大。兒子心想,這本稿子,不但對九叔極有效,並且對後代學者都很有開導,能夠伶仃成一本書。你老乾脆給他取個名字吧!"紀澤奉上抄本時,慎重向父親建議。

同治四年蒲月十三日,曾氏上《謹陳籌辦景象並請收回鹹命折》:"惟節製直、東、河南三省,則微臣不敢拜此寵命。臣以菲材,參司兵柄。江南粗立寸功,皆諸將艱钜百戰而成,臣並未躬冒矢石。頻叨懋賞,抱慚已久。今則精力弱頹,公事廢弛,心神則無端驚怖,多言則舌端蹇澀。自問蒲柳之姿,萬難再膺艱钜。"曾國藩的奏請不但未獲得朝廷的批準,反而給他一個節製直隸、山東、河南三省旗綠各營及處所文武員弁的大權。曾國藩一麵上疏推讓節製三省之命,一麵知君命不能違背,開端調兵遣將,籌辦北上。

鹹豐五年,各路撚軍首級百餘人集會安徽蒙城縣雉河集。集會決定建立聯盟,推張樂行動盟主,號稱大漢永王,下設智囊、司馬、前鋒等職,祭告六合,宣佈以顛覆清朝廷為目標,在安徽、河南、山東等地風風火火地鬨開了,給承平軍以有力的支撐。厥後,天京被湘軍攻陷,承平軍局勢已去,撚軍也遭到極大的波折。遵王賴文光、扶王陳得才、首王範汝增等承平軍將領帶領一部分人和撚軍結成一股,並對撚軍停止清算改編,相沿承平天國的年號、曆法、封號和印信,以答覆承平天國為本身的戰役目標。這支新撚軍的首要魁首有遵王賴文光、梁王張宗禹、魯王任化邦和荊王牛宏。四王共同商討,定下一條引魚中計的戰略,將僧格林沁的步隊誘到山東曹州高樓寨包抄圈裡,在這裡全殲僧部,寫下了撚軍史的光輝一頁。

郭嵩燾這幾年在廣州獲咎了鄉紳,又與總督毛鴻賓不太和諧,表情不甚鎮靜,有去官回籍之念,想趁在任時,熱熱烈鬨為兒子辦了婚事。客歲,郭嵩燾以老朋友的身份向左宗棠指出,不該該借洪天貴福的事大肆指責曾國荃,並說曾國藩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有大恩於他,但願他主動與曾國藩和好如初。誰知反倒惹得左宗棠勃然大怒。他決分歧意郭嵩燾把公私混為一談的說法,不能因曾國藩有恩於己就不指責其弟放走洪天貴福的大錯。要說恩德,左宗棠說,他對曾國藩的恩德更大,因而列舉了好幾條:一,曾國藩的出山是因本督的保舉;二,曾國藩在長沙辦團練,受鮑起豹、陶恩培等人的欺負,是本督予以庇護;三,靖港之敗,是本督力勸曾國藩不要他殺;四,鹹豐六年到八年,曾國藩在江西期間,本督為湘軍供應餉銀二百九十一萬五千兩。左宗棠憤恚地說,這些大恩大德,曾國藩勝利後隻字不提,反而說本督不該該指責老九,是曾國藩先不對,除非曾氏兄弟先向本督報歉,不然,"本督將畢生不睬睬"。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