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國債推行了有兩個月,賣出去很多,現在拿下涿州,一旦空中安寧下來,就要開端分賬了。但戰役國債雖多,比起朝廷的各項支出來,仍然是杯水車薪。
“比之前收很多了,花得也多了。真當朝廷收那麼多錢,隻是為了養本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啊!”韓岡點頭,“還冇說軍費,反擊前的軍費開支,三千一百五十六萬貫,軍資糧秣折換成錢算進內裡了。隻包含一應開支,不包含槍支、火炮的折舊。”
李信聽得都冒汗了,都兩千萬貫了,還不包含軍費,“如何這麼費錢?”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掙的是黃金,花的也是黃金。一進一出,都是流水普通。
現在滅遼,韓岡必定要占去一大塊功績,交戰和賞功的主力也都是韓岡的人。比及韓岡離任以後再圖滅遼,他不但能得全功,還能在軍中汲引發本身的親信。
“起碼得三年。”韓岡道,“如果能夠保持國中穩定,滅遼當在十年以內。可惜……”
李信回隴西,代替他的是王舜臣。他此番返來,是重新替回王舜臣。讓王舜臣能夠去河東領軍。但涿州之戰結束,章惇必將不會讓王舜臣能有建功受賞的機遇,並且王舜臣去河東後,更需求一點時候去把握軍隊,在他展開守勢之前,怕是和約都要簽訂了。
韓岡一樁樁算給李信,“前後作戰半載不足,前半段戰線在海內,喪失不小,施助三路八軍州三十七縣一百六十萬黎庶,這就兩百萬貫出去了。天寒地凍,得修屋庇民,又是一百三十萬貫。田中補種,歸還耕牛耕具,今後能返來,但現在出去的又是八九十萬貫。還要維修被粉碎的水閘、渠道、城池,一千萬貫少不了,隻是不需求一次出,還能緩口氣。但彆忘了另有最大的一項,軍民犒賞,整整一千三百萬貫,都是一次性拿出來的,另有兩百九十萬畝的地票,等著今後兌現。哦,對了,軍費開支還冇說,這纔是大項。”
“三年?”
‘天下將有大變。’
“朝廷財稅不是年年都在漲?”李信更加吃驚,“我在關西聽人說,不加賦而國用足,王老相公當年說了結冇做到,但現在的都堂不說卻做到了。”
當今宰相——章惇,不會情願將滅遼的運籌定策之功分潤給韓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