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刻書準備[第3頁/共4頁]

張士遜來回踱了幾步,在凳子上坐下來,對呂夷簡道:“這個徐平甚是可愛,這個時候上這麼一道奏章。有冇有糧草入陝西,哪個說得清楚?歸正沿邊州郡,是明顯白白收到商賈入中的糧草了,徐平如何就曉得這糧草不是來自相鄰幾路!”

呂夷簡冇有說話,不說徐平是查了大量三司賬籍得出的結論,實在想想就曉得。陝西相鄰的幾路,河東路一樣有大量駐軍,冇多少糧草向外調,官府也不答應。京西路因為有皇陵,西京洛陽另有大量的宗室和官府機構,所屬各州地盤荒廢嚴峻,本身還要從外埠調糧。唯有川峽四路纔有多餘的糧草入陝,可蜀道之難難於上彼蒼,商賈從那邊運糧還不得把底褲賠掉。說來講去,要想多得利,天然從陝西本地搜刮來得輕易。

新衙門開張,天然要有點特性,讓調到衙門來的人有點歸屬感。徐平便遵循當年在邕州的做法,在條例所開設了食堂,還特地把公用餐具用高溫消毒。對於很多家道普通的官吏來講,中午這一頓事情餐有菜有肉,就當是改良餬口了,也對新衙門感到親熱。

“過了上元節就要出第一本,不過你還是寫得越詳確越好。時候來不及的話,便先寫個總序,殘剩的內容能夠在第二本裡接著。”(未完待續。)

一旁的張士遜道:“徐平這道要調邕州橋道廂軍入京的奏章上去也有些日子了,如何現在才發下來?他現在是皇上看重的人,冇事理在宮裡擔擱這麼久。”

想起這內裡牽涉到的各種百般的題目,呂夷簡內心悄悄點頭,感覺徐平把這個題目捅出來實在是並不明智。朝廷裡為官,有的事情要說,有的事情不能說,因為說出來處理不了存在的題目,終究還是本身不利。

呂夷簡道:“茶法天然能夠改,不過,順之啊,聖上麵前提到改茶法的時候,萬不成提徐平奏章所說的事。他要調邕州橋道廂軍入京,那便由他去好了。”

“是如許,比來我新鑄了一種小鐵錢,耐鏽耐蝕,想在本地推行。這就觸及到錢法上麵,眉目過分狼籍,一時難以理得清楚。所謂一人計短,世人計長,我便想集合我們這些人間人之力,把錢法的事情搞個清楚,三司刻成書分發朝裡大臣。令尊在川峽主持財計多年,那邊鐵錢通行參與甚多,便想請你寫一寫西蜀鐵錢的事,覺得參考。”

並且另有一點,此時每年還從陝西向本地運糧數十萬石,也就是說一邊向外運著,一邊又鼓勵販子向邊地輸入,政策相稱風趣。說來講去,不過是要用關中的物力支撐京西洛陽一帶,而邊疆缺糧的關頭不在關中,而是交通卑劣的沿邊州縣。用入中法,官方不過是把用度攤在了茶上,不管各方如何分肥,歸正就是這些茶利,官府並不分外掏錢。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