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不但是蕃胡南下的季候,一樣也是中原向北反擊的季候。現在陝西沿邊四路,以鄜延路最主動,他們麵對的橫山地區滿是黨項羌,情勢比西邊龐大。當然黨項羌不必然就會附元昊,忠心為朝廷效力的也有很多。如府州的折家,自主國以來便是半藩鎮,世守府州,固然與黨項本家,倒是抗擊黨項最果斷的處所力量。
“秦州防秋主如果在三個方向。北邊防黨項。如果黨項陷鎮戎軍,則要麼沿穀道趨渭州,威脅關中;要麼沿好水川穀道,入瓦亭川穀道犯秦州。鎮戎軍合法敵鋒,一旦出了不測則南邊的籠竿城當渭州門路,西南的靜邊寨當秦州門路。帥府已經移文渭州,讓他們加意防備這兩個處所。另移文德順軍駐泊都監劉兼濟、權靜邊寨主劉滬,讓他們從玄月今後每五日向秦州報一次敵情。北方防秋,關鍵在德順軍,我們依他們的邊情再動。”
徐平道:“禹藏花麻隻要長的不是豬腦筋,就不會從西路來,不然正撞在鐵板上。西路主如果密切存眷各蕃部,特彆是有鹽池的蕃部,固然收了他們的鹽,也一定不會有民氣胸不滿,乘機肇事。防秋軍事設防的首要精力,還是放在西北一起,在三都川河穀。彆的青雞川連接三都川和瓦亭川穀道,也要防蕃賊不走三都川,而是從那邊轉入瓦亭川。青雞川的藥家屬新近納質歸附,甚是恭敬,想來傷害不大。不過,兵戈嗎,必然要操之在我,不能心存幸運。以是青雞川一帶的蕃部,機宜司要派得力職員,到那邊彙集諜報,密切重視那邊的蕃情,一有異動,當即上報帥府。”
節製川穀是軍事地理學一再誇大的山區作戰的核心,首要性還要高過隘口,以是在川穀的關頭處所建堡寨,是最首要的防馭手腕。秦鳳路和涇源路的堡寨,根基是沿著川穀製作,一是節製糧食和人丁,二是扼守關頭的門路。秦州北方扼守川穀門路的堡寨最首要的有三座,一是德順軍即籠竿城,二是靜邊寨,三是保持秦州和渭州門路的水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