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2頁/共3頁]

大家落座,徐平對蕭胡睹道:“駙馬,我們要議朝廷事件,你在這裡有些不鐺鐺。帶兩瓶酒,與譚虎一起到那邊小閣裡喝,如何?”

“此事我與樞密院呂相公籌議多次,暫定如此。這一帶,雲內州新舊兩城,加上各從屬小城,駐一軍。振武縣加上從屬小城,駐一軍。卯城到巳城,駐一軍。前麵東勝州也是一軍,統共四軍,約十四萬人。河東路從代州到府州,與契丹沿邊,駐軍約十萬人。河北路與契丹沿邊,駐軍二十萬人,統共是四十四萬之數。從兩國疆界向內一百裡,統統城池州縣,俱為鴻溝地區,契丹能夠按此數駐軍。河東路和河北路的城池溝壘,統統哪舊。這裡則把現在的城壁相連起來,其他如舊。此地的劃界,以青塚為線,兩邊二十裡為禁區。”

這還是宋朝境內的代價,契丹的代價還要再砍掉近一半,如何算是虧損不虧損?就跟絹在宋朝的代價跟契丹境內差數倍一樣,馬匹也是如此,這還是這幾年群牧司出的合格馬匹多了的成果。有這個價差在,馬匹數量就有很多種演算法了。

既保持一條清楚的鴻溝,使兩國間的貿易普通停止,又有充足的軍事威懾,保持一種軍事嚴峻狀況,是徐平想要達到的結果。此次構和把統統都了了,接下來宋軍會不竭在誓約規定的鴻溝製造嚴峻,停止大量軍事練習,同時整編本來的禁軍。

普通的軍馬都是分五等,河北路的代價就是二十二貫到二十八貫,而河東路則是十四貫到十八貫,一匹馬就差近十貫。這還是與契丹交界的地區,開封府的馬價還要再加上幾貫。而現在宋軍戰馬的最大來源地西北,品級分得更細,一共二十三等,代價從最低八貫到最高三十五貫。而最好的蕃落貢馬,也分三等,普通的二十五貫到七十五貫,禦馬則是六十貫到一百一十貫。至於西域產馬最盛的高昌國,好馬一匹值一匹絹罷了。西北的馬價最低,而最上等的代價比其他處所高出一截,是因為天下好馬均出於西北,彆的處所冇有達到那邊高品級的馬匹。徐平現在騎的馬,便就是在西北值約五十貫的絕好之馬。

“二百裡以外就是各海內事,不必受誓約束縛。不然,莫非天下兵力還要定下來?兩國國情分歧,契丹燕地以外,遊牧部落全民皆兵,如何算?”

富弼道:“契丹貧困,這是必定之事。我們感覺錢未幾,他們卻一定如此。”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