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仁義者何?[第4頁/共4頁]

“百姓不義,或啖外邦之利,或以私怨,陰結外邦以害朝廷者,則大義已失。對於不義之民,朝廷縱不得不與外邦臨時勉強,亦必窮治之。此為誅叛也。小民貪利,瞞朝廷而強取或盜竊外邦之物,引致紛爭,則失大義,朝廷亦當助外邦懲之。此為懲惡也。”

“仁,子曰忠恕罷了矣。孟軻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臣忠恕之道,此其謂與?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王之恕也,禮化於外,而憫納於心。蓋為大臣,以君命而理國政,當天下之怨,而恩歸於上,實有其不得已也。臣之忠,內不事君王以奉承,而不時規諫之。外則用心王事,深憐百姓,竭心力而求治世於天下,以報君恩也。”

“士大夫在朝為臣,出外為官。臨處所為官,代朝廷治郡縣,不時念百姓不易,辨其委曲,解其急難,官之仁也。興學事,使民有所學,廣聰明,通世事,官之仁也。子之有教無類,士大夫豈可不可之於郡縣與?延醫治藥,治下百姓有病得醫,官之仁也。去諸般淫祀,行教養於治內,使民不受淫祀之禍,官之仁也。舉之萬端,利百姓,官之仁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