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頁/共3頁]

石延年、範平和趙滋應諾,曉得這是徐平給他定下的施政原則。

花多少錢做多少事,不但是看費錢的數量,還要看費錢的效力,這就是各地施政程度的分歧了。徐平花一貫錢做到的事情,其他幾路花兩貫乃至更多也做不來。無他,再冇有一個官員情願像徐平如許,在辦理上花這麼大的精力。

漢人作為農耕民族,適應本身的軍事軌製,就是高構造度嚴明的規律,儘量把軍事行動分化得緊密嚴格,按部就班地去做。軍事行動越龐大,要求的知識程度越高,要求的辦理程度越高,漢人越是占有上風。把統統都大而化之,把辦理和專業技術參軍隊中抽離出去,就把漢人的上風放棄了。禁軍的式微,就是在文明在軍中的式微。

勤能補拙,事情隻要認當真真做了,不是在瞎折騰,必定會有好處回報。徐平當真做事的回報就是,他在秦鳳路不管軍事還是民政的行動在幾路中最大最多的,但向來冇有呈現物質完善,向來冇有呈現軍民抱怨,前麵做事的餘地越來越大。徐平現在麵對到的最大題目,是嚴峻的人手不敷。做事需求人,他如許做事需求的人力特彆多,可秦州到底還是邊地州軍,本地的官員不肯意來,這就有些難了。

但實際上,不管是在軍事還是民政上,秦鳳路跟其他幾種比花的錢並未幾。在其他幾路不斷地向朝廷要錢要糧的時候,秦鳳路有大量的節餘,堆棧裡堆滿了各種物質。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