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頁/共3頁]

“留守是元老重臣,年老身材不佳,人之常情。伯庸,我們說話。”

這是趙禎當政用人的一個特性,諫官詞臣多用進士高第,文壇上名聲卓著者。而三司這些政務龐大的衙門,則不問出身,首要看中吏乾,三司正副使很多不是正榜進士。

譚虎手裡拿著帖子急倉促地走進後衙,對正在書房裡看書的徐平道:“都漕,留守司衙門送請柬來,說是今晚設席為鹽鐵王副使拂塵,讓您去呢!”

王博文是恩蔭退隱,後出處陳堯谘保舉,得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他精於吏事,這政寬平,多次出任政務龐大的職位,政聲不錯,氣勢跟楊告有近似之處。

王堯臣內心悄悄點頭,心說王博文一貫都是很奪目無能的人,如何此次冇頭冇腦?祭拜皇陵是國度大事,要挑好良辰穀旦的,如何還在西都城裡拖起來了。

不知不覺就談到了本年河南府的竄改上來,王博文道:“自伯庸任河南府通判,人戶賦稅增加上快,天下第一。現在都城裡都說,伯庸不愧是狀元出身,政績彪炳。”

王堯臣歎了口氣:“那必然是副使冇有細心看我的報告,河南府最大的借主,一向都是京西路轉運使司。就是營田務借的錢,也大多是漕司借了以後轉給河南府的。現在已經是夏季了,本年考成的時候將近到了,我如果補不上漕司的洞穴,這一年豈不是白乾了?”

徐平剛到洛陽的時候,李若穀還想著爭一爭西都城的主導權,厥後被兒子來信勸說一番,不要惹了徐平遲誤了兒子李淑的宦途,今後便就半退休,不再管事了。李若穀已經年老,這一輩子官做到現在也就到此為止,冇甚麼升遷的機遇了,心機全在李淑身上。李淑現在舍人院任知製誥,隻差一步便能夠退學士院,徐平這類在皇上趙禎內心有特彆職位的臣子,能不獲咎就不獲咎。

王博文道:“留守如果身材不適,便就先歸去歇息吧。如果惹出病來,我豈不罪該萬死?”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說了這些廢話,王博文看出王堯臣有些難堪,終究轉到了正題上來。“伯庸,你主政河南府,賦稅增廣,自不必說。比來在三司,大師都群情你這裡收了很多州軍的飛票,數額驚人,把內庫外庫搬空,隻怕也填不了你這洞穴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