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頁/共3頁]

追悔當初,繡閣話彆太輕易。日許時、猶阻歸計。甚況味。旅店虛度殘歲。想嬌媚。那邊獨守鴛幃靜,永漏迢迢,也應暗同此意。”

晏殊的神采這才和緩下來,請徐平讓人取了紙筆來,就在中間桌上揮毫,頃時寫就。直起腰來看了看,對勁地點了點頭,朗聲道:“前些日子,我偶得一佳句,幾個月不得佳對,經常煩惱。剛纔與丁學士和徐待製提及,徐待製應口而出,竟然就成絕對,解我數月來胸中塊壘。本日相會,得徐待製此一金句,足慰此行!”

後代固然是詩詞並稱,這個年代卻不是的,詩文並稱,詞則與曲並列。這不但單是稱呼的分歧,更首要的是代表了分歧的職位。說一小我是文章大師,代表了一種賞識和崇拜,而說一小我是唱小曲兒的,意義就大大分歧了。

這類人物,晏殊天然早就曉得他的事蹟,成果一見麵,又在這裡唱青樓豔詞,表情一下就壞了。哪怕販子的人再如何喜好柳詞,晏殊眼裡可不是這麼回事。

柳三變中進士以後,任了一任餘杭知縣,此次回京守選。張先則是在西京河南府任滿,與歐陽修一起到的都城,等了幾個月也還冇比及合適的缺。

不想卻見到晏殊麵沉似水,涓滴冇有見才心喜的模樣。還不斷念,對他道:“學士,前邊教著歌妓唱曲的那兩小我,都是天聖八年的進士,一個柳三變,另一個是張先,與我多年前有一麵之緣。——哦,對了,那一天學士也在。”

“夜來倉促飲散,欹枕背燈睡。酒力全輕,醉魂易醒,風揭簾櫳,夢斷披衣重起。悄無寐。

柳三變本身少有文名,但科舉之路盤曲,因為被以為輕浮無行,多次落第,直到中天聖八年甲科,得授餘杭知縣。但他這喜好跟青樓女子攪和在一起的弊端卻如何也改不了,即使任上政績過得去,台諫那邊的風評倒是非常不好。此次回京候選,能夠平調去再做大縣知縣就很不輕易,一個不好,降官也是有能夠的。

在宿世徐平一向以為,都是寫詞的,如果碰到另一小我詞寫得好,那麼必然會另眼相看,一下引為知己也說不定。此時兩大聞名的詞家都在,歐陽修也有很多佳作傳世,不由偷眼去看晏殊,看他會不會提攜這幾小我一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