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琉蘅曾問過夏承玄:何為劍?劍可為君子之器,可為殛斃凶器,古往今來,百種兵器,卻隻要劍衍生出大道,為何?
劍身清冽如秋水,但隨之而來發作出的劍意卻如烈火般炙熱凶悍。
以是此次劍域之戰,也算是宿命之戰了罷。
從熱砂裡鑽出一個矇住頭臉的黑衣人,一手持刀,一手卻握著一壺飽滿的羊皮水袋。
這第二問,倒是要劍修去偽存真。
一股激烈的劍意從她嬌小的身材內迸收回來,那是獨屬於劍修的、無所害怕的、永不伏輸的意誌,這股意誌化作她的劍意,迎上了那足有幾十丈高的巨浪。
所修畢生一劍,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他拔出劍,整小我的氣質都已經產生竄改,渾身高低都披髮著經曆無數交戰廝殺才氣淬鍊出的激烈戰意,劍意之凜冽,足以讓驕陽的溫度都為之一降。
阮琉蘅再問:劍修為何修劍?劍是百兵之首,天下用劍者不知凡幾,其他法門修士中更不乏用劍者,卻為何隻要劍修獨獨修劍,並以劍入道?
頭戴冪蘺的劍客拔劍嗤笑:“魔障!”
最後有劍招,天下劍招不知凡幾,有悟性者方可從中貫穿出“道”之抽芽。
劍廬祭典上的演劍提及來好聽――向各方來賓揭示劍意,本質上實乃最原始的捉對廝殺,十人便是五場對戰,前三場為劍意戰,倒數第二場為劍陣戰,最後一場為――
一劍斬浪。
※※※※※※※※※※※※
海麵颳風雲,極目望去,被斬退的巨浪與接踵而來的後浪碰撞,海天交代處便起了一片幾十丈高的浪花,如刹時盛開的晶瑩花海。
人間大陸名“中土”,中土上建立七國統領凡人,中土以外又有東南西北四域,其間仙山無數,三江四海,都是難尋的人間秘境,奇寶頻出的機遇之地。
冇人能質疑太和派在保護正道上的成績,這是無數弟子以鮮血鑄就的英名。
夏承玄最後的練習極簡樸古板,阮琉蘅把那傀儡放在桃花林裡,每天夏承玄跑完十圈桃花林,便手持一柄木劍,幾次對傀儡出劍,砍、挑、劈、刺、架、擋……全都是最根基的招式。
劍廬祭典是太和派乃至修真界最昌大的節日,為祭奠曾為修真界大難隕落的太和弟子而設立,屆時四方散修、各大門派皆來拜祭,蓋因在與魔尊對抗的九萬年中,太和劍修一往無前,拋灑熱血,可謂修真界的第一道樊籬,同時其所把握的太和初開劍陣也是麵對魔尊時,修真界的最後一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