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廚娘打扮的布衣女人,有農夫打扮的黑臉男人,有屠夫打扮的赤膊壯漢,有雙手抱著釣竿心不在焉的少年,有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有中年富態的管家,有滿身包裹在黑衣臉都不露的奧秘人,有一臉冷峻卻拎著掃把的帥哥,有捧著書讀得點頭晃腦的墨客……最妙的是,內裡另有一個擺佈雙手各持一塊豬肘大快朵頤的禿頂和尚!
見過明潛真君的弟子後,阮琉蘅才提及本身的來意。
那歌聲更加清澈,帶著聘請之意唱道:
夏承玄倒是也看出點門道,他曾經也是對吃苦非常講究的人,而明潛真君,也是他所見的的第一個將塵寰的趣致帶到修真界的人,竟然升起一些賞識之意。
他腳上的木屐收回輕微的叩嗒聲,渾身極是放鬆。
明潛真君擺擺手道:“無妨,靈獸真脾氣,亦是我輩之人,當劃一視之!”
麵對這一屋子的怪胎,阮琉蘅矜持的神采有那麼一絲崩壞。
她凝神聆聽,腳下卻不慢,一闋後已經鄰近主殿。
泛孤舟兮徘徊;
明潛擺擺手道:“這些都是老朽不成器的徒兒,一共十三人,有四個為金丹期修為,其他都還是築基期,我的衣缽就靠他們擔當啦!”接著他呼喊門徒們,“這是太和十八峰峰主紫蘅真君及足下高徒,來來,阿竹,號召下。”
阮琉蘅悄悄點點頭,三日論道,她與明潛真君皆是痛快,相互都是光風霽月的人物,相互賞識對方。
阮琉蘅安設了嬌嬌,便與夏承玄持續向廟門走去,這一起上,她瞥見那些蒼梧派的弟子,竟然真的有人在種田鋤草,乃至另有人養了一群塵寰纔有的雞鴨,偶爾有情投意合的男女在內裡竹林間掠過,遠處傳來歡樂的大笑聲,也有一向在沉湎於手談的弟子、有臥在花叢中閒散看浮雲的弟子……
可見這位掌門,是不尋求物質,隻在乎隨心所欲的真脾氣之人。
阮琉蘅曉得已經被人看出行跡,對方如此不拘末節,她也乾脆從琉璃石中出來,理了剃頭髻衣裙。曲徑通幽,行過幾處美景後,便呈現了寬廣的台階,兩人從廟門下拾級而上。
卻冇有看到值守的弟子,隻要一個白髮童顏的老者,穿戴寬鬆的白袍,大袖翩翩,正盤坐在石階旁的一塊巨石上,膝頭一架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