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彼時四川[第2頁/共3頁]

另一方麵,獲得防區的軍閥,也怕剛獲得的防區一不重視就會被彆人奪去,因此想儘體例從防區壓榨出大量的財帛,供本身擴大分力和享用,乃至呈現民國24年收稅已經收到民國100年今後的怪征象。

當時的四川在天下事產煙最多、煙土市場最大、吸毒者最眾的一個省分。除了勒種罌粟、公賣鴉片等外,武裝護商、包運煙土和販運煙土是軍閥從鴉片煙中尋覓財路的又一有效路子。因為當時戰事繁多,匪賊橫行,煙土產地又較偏僻,煙商投入巨資販運煙土,恐怕途中呈現不測或各種關卡的截奪,故而大多爭奪甲士護送,以便順利達到目標地。當時四周諸省,如雲南、貴州、山西所產鴉片,亦展轉雲集四川並經重慶、萬縣等地沿江而下,銷往中南、華東諸省。

民國初期,四川軍閥之多,盤據時候之長,混戰之頻繁,為害之大,能夠說是非常罕見的。但是,恐怕幾近冇人會想到,這喪儘天良、罪過累累的軍閥混戰竟然是“合法的”!

劉湘身後,四川省脆弱的軍政體係已是搖搖欲墜,軍閥們暗裡開端重啟“防區製”。

軍閥節製區下的四川各縣各鄉,每個角落,即便冇有旅棧,冇有飯店的處所,也有煙館,距重慶約三英裡的一個小村,住民僅百二十五家,而煙館已設立二十二所。可謂“十室之邑,必有煙館;三人行,必有癮者”。任何人家,客到必擺燈盤,以煙敬客。在這一期間,四川軍閥不竭惡戰,為籌措軍餉,竟對鴉片實施專賣或設局抽稅,以獲得更大好處。賣鴉片煙土要交“泥捐”,開鴉片煙館的要按一盞紅燈每月4元交“燈捐”,開倡寮要交“花捐”,另有亂七八糟的雜捐……達到“現在隻剩屁無捐”的境地。最好笑的是,當局一邊鼓勵出產鴉片,對不蒔植嬰粟的農夫強征“懶捐”,又收“泥捐”準予鴉片自在買賣,還收“燈捐”、“許吸捐”、“癮民捐”公開答應菸民吸毒,卻又扯起“禁毒”大旗,在官方強征“禁菸特捐”,真是“既當裱子,又立牌坊”,構造算儘,兩端撈錢。各種捐稅的設立,為鴉片的種、運、售、吸批上了合法的外套。

防區製期間,實際上是四川當代史上的一個最暗中的期間,也是煙毒最為猖獗的一個期間。當時,四川軍閥為暴斂財產,製造了最為驚心動魄的“豪舉”就是逼迫農夫棄糧種煙。當時種煙的農夫都有煙捐,此項煙捐係遵循窩數計算,每一窩煙苗普通征收煙捐大洋二角,叫做“窩捐”。四川各駐軍勒令農夫種煙,到收成時,以賤價拉攏,乃至逼迫劫取,然後轉運各地,公開消售。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