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戰群儒(二)[第1頁/共3頁]

此番話,厥後被記入大魏的史乘,被稱為定國之策。

“天然。”她點點頭說道,“如果諸位不信,再有半年便可有結論,互市之事到時再定,亦無不成。”

安雅揮了揮手,不覺得意的說道:“我有一法,能夠大幅度進步糧食產量,將現在的一年兩熟改成一年三熟。”

主管農業的張大人更是衝動的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安大人,你方纔所言當真。”

她從袖中拿出一張圖紙,遞給門下省的各位老臣們傳閱,“我已托小嚴將軍在其京郊的莊園長停止實驗,想必再過數月,最多數年,就能有動靜傳來,到時還請諸位大人蔘加驗查。”

舒大學士剛想回嘴,卻想起此次國難,恰是憑了她一己之力,孤軍深切草原,全擒遼國皇室,又單獨一人,直入百萬雄師當中,終究迫得蕭牧野退兵。

“遼國的百姓是死是活與我們何乾?體貼他們做甚麼?”

經此一事,很多大臣都熟諳到了安雅的聖寵竟是到了此等的境地。凡她所奏之事,無有不準者,一時之間湊趣巴結之人絡繹不斷,讓她頭疼不已。

安雅暗道:“科學技術纔是第一齣產力,你們這些前人哪能和我比?隨便放出幾個過期的技術,也是你們聞所未聞的。”

李智宸調笑道:“我看這些東西讓垂白叟哭的如此悲傷,倒是不要也罷。”

此番戰事,幾近隻靠她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她確切有如許的資格。

“這…”這些老臣雖說思惟陳腐,不知變通,可若論真才實學,比之當代的各種“磚家”、“叫獸”要好了不知多少倍,看到安雅的圖紙,俱是嘖嘖稱奇,歎爲觀止。

那王大人不滿的問道:“倉中稻米,雖多為往年存糧,間或亦有黴變的穀稻,但如果碰到災年,倒是能夠救哀鴻於水火的,你怎可將這百姓拯救之物,賣與蠻夷小人!”

此言一出,就連李智宸也是坐不住了,孔殷的問道:“眾卿家,安大人所言是否失實?”

張大人倉猝說道:“此物確切是好東西,怎可因老臣一人之故而遭棄,那臣難道千古罪人。”

“諸位臣工都是我大魏的擎天之柱,今後朝堂之事還要仰仗諸位。朕覺得安大人的發起可行,著日安排與遼國的媾和事件,各款項由尚書省禮部製定,互市互市之事歸戶部統領,朝會後各自製定條疏,三日內呈給朕過目。至於和親人選,由朕親身從遼國皇室當選定。”李智宸安穩的腔調,給此次清議定下了一個基調,不管是心甘甘心還是心胸憤激,都無人再敢提滅了遼國的話。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