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下旬,郭汜、龐德和成公英三人率部光複酒泉、敦煌二郡,陳兵西域。
中原司隸一帶,李利麾下平南將軍徐榮領受司隸各郡縣時,與冀州袁紹麾下兵馬摩擦不竭,相互攻伐掠取城池。不過兩軍都很禁止,小打小鬨不竭,卻冇有發作大範圍的戰事。終究,徐榮所部三萬餘西涼軍大獲全勝,領受了司隸大半郡縣,將觸角延長至黃河以北,直抵兗、冀二州邊疆。
經此一鬨,劉焉畢竟收斂了很多,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天時用天子儀仗了。每逢骨氣,他都會派人向朝廷進貢,因為他的四個兒子當中,有三個兒子都在長安為官,實在就是充當人質。
劉焉其人在漢室宗親當中頗具名譽,靈帝活著時便對他極其正視,曾讓他擔負劉氏皇族的宗正。是以安定黃巾以後,靈帝向他扣問管理天下的戰略,而他卻埋冇不軌之心,建議靈帝重用漢室宗親,規複州牧製,委派皇族中人出任緊急州郡之州牧,集軍政於一身,從而穩固大漢政權。成果,靈帝竟然采取了他的諫言,隨即他便是東漢第一個州牧——益州牧。此例一開,當即開啟了諸侯盤據的序幕,既而一發不成清算。自此,漢室天子對天下各州的統治力度日趨減弱,政令不通,積弊成殃,江河日下。
初平三年可謂多事之秋。也是漢室江山自洛陽之亂以來最為動亂的一年。戰事不竭,烽煙四起。特彆是京都長安幾度易手,政出多門,導致朝廷政令混亂,攪亂了全部天下的局勢。直到入秋以後,長安政局趨於安穩。大局已定,西涼逐步穩定下來。
冀州、兗州、青州和幽州等北方各州郡皆有戰事,袁紹、曹操、公孫瓚等諸侯已然氣力大漲,權勢已成。隨後,他們必然各自盤據一方,厲兵秣馬,虎視天下。
加封征西將軍李利為衛將軍,位及三公,兼領涼州刺史,開府、假節,行太尉事,主掌天下撻伐與兵馬變更。晉封尚書李玄為尚書令,中常侍李儒為侍中,賈詡為智囊將軍、武威太守。國淵為安寧太守,邴原為酒泉郡太守,管寧為左馮翎太守,崔琰為漢陽太守,華歆為將軍府掾。彆的。西涼諸將儘皆官升一級,各有犒賞。
兗州局勢奧妙,青州和幽州一帶亦是戰亂不休,各處烽煙。去歲,護烏桓中郎將公孫瓚帶領兩萬餘步騎與青州三十餘萬黃巾軍大戰於東光,隨即大破黃巾軍,殺得數十萬黃巾軍丟棄輜重,馳驅渡河。是役,公孫瓚率部斬首四萬餘眾,收降近十萬黃巾兵,威名大震,隨即“白馬將軍”之名不脛而走,申明大噪。自此以後,青幽二州境內,公孫瓚陣容極盛,兵馬日趨強大,其名譽彷彿居於幽州牧劉虞之上,已勝利高震主之勢。初平三年,公孫瓚親率數萬雄師與袁紹大戰於界橋,兩邊互有勝負,勢均力敵,相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