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揚刀立威】[第2頁/共4頁]

“都督為何如此等閒地放過張飛,何不對其予以嚴懲?”

這不是危言聳聽,亦非周瑜傲慢高傲,而是有這份擔負和氣力。

現現在,安漢城已被我軍占有,旬日之間我東路雄師便可陳兵江州城下”

記得主公臨行前曾對我說:‘自天下大亂至今,大漢各州各郡幾近都經曆過烽火的淬鍊和浸禮,飽受戰禍之苦;唯獨益州多年來一向置身事外,即便發作戰亂,也僅限小範圍的部分戰役,半數以上的郡縣都冇有經曆過戰亂之苦。是以益州戰事必須施以雷霆手腕,震懾宵小投機之徒,使其對我西涼雄師心生害怕,唯有如此方能敏捷安定益州。’

目睹李暹不再詰問張飛屠城之事,周瑜甚為讚成,暗自感慨道:“不愧是主公的胞弟,固然對張飛的勇武賞識有加,但是在大是大非麵前,並不一味包庇,識大抵保全域性,知進退,殊為可貴!”

對此,周瑜頗感欣喜,至心替李利感到歡暢,因為他有一個堪為統帥之才的好弟弟。

以是,我猜想主公不會降罪於張飛,最多是小懲大誡,藉此安撫民氣。僅此罷了。”

半晌後,他悄悄點了點頭,沉聲道:“臨時不作措置,讓他仍在大將軍帳下效力,等待主公軍令。不過如果我冇有猜錯的話,想來主公不會嚴懲張飛,最多略施懲戒,讓他受些皮肉之苦罷了。

後院內堂上,李暹和周瑜相對而坐,呂蒙站在一旁,側耳旁聽。藉著伸手給周瑜倒茶之際,李暹再次提起方纔大堂上的事,乍聽他彷彿是很獵奇,實則為了摸索周瑜的口風,從而捉摸周瑜的情意。

如果李暹不辨是非,不分青紅皂白,仍然包庇張飛的話,那麼周瑜便要重新核閱李暹了;重新考慮他是否有才氣率領雄師交戰,合分歧適坐鎮益州,乃至思疑他是否可堪大用,等等。所幸,李暹明辨是非,保全大局,並非昏庸之人,不然周瑜就會收回軍權,並建議李利改換鎮守益州的人選。

這是周瑜為人處世的原則,亦是深藏於骨子裡的固若盤石的果斷信心。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皆以李利的意誌為解纜點,兼保全域性,始終抱著對李利儘忠的果斷信心,是以貳心底忘我,無所害怕。此次出征益州,李利已將李暹拜托給他周瑜,他就要對李利賣力;即使李暹也算是半個君主,但他也不會聽任自流、袖手旁觀,該管的必必要管。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