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論文。如何?”
朱清嘉這才認識到“中文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對於高中生來講有些悠遠,他把江水源叫出課堂,深切淺出地解釋道:“我們國度人多,學術期刊也多,此中自但是然會有三六九等,好的像天下一級學會的會刊、聞名大學的學報,登載的文章質量很高;差的像各府縣學會、黌舍辦的雜誌,根基上是自娛自樂,比如我們淮安府社科聯編印的《淮陰學刊》,花裡胡哨就跟街頭小告白似的,扔地上都懶得撿,內裡的文章天然也冇甚麼人看!為了把優良的論文儘量集合在少數牢固的刊物上,便利研討職員查詢操縱,經世大學結合天下聞名高校、研討機構、一級學會,按照刊物的汗青、名譽、影響力、登載文章質量等等身分製定了《中文核心期刊目次》,每年靜態調劑一次,《當代文學批評》就是此中的常客。”
江水源扯開信封,公然是幾本樣刊以及一張用稿告訴。翻開目次,內裡鮮明印有本身那篇《<琵琶行>意蘊淺析》,當下恭敬地抽出一本遞給朱清嘉:“承蒙教員辛苦教誨,才讓我有些不成熟的觀點,還請您多多指教!”
龐大壓力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彭湃的動力。在返來的車上,他悄悄攥緊拳頭,看來不儘力是不可了!——當然,這並不料味著之前他不敷儘力,而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要更加儘力。
朱清嘉笑得更歡,從腋下拿出一個信封遞了過來:“估計是你的論文頒發了,他們寄了樣刊過來。他們社裡應當不曉得文章作者隻是個高中生,還覺得你是我們黌舍的教員,直接在你名字前麵加了‘先生’二字,然後被郵遞員送到了西席收發室,幸虧被我瞥見。你拆開看看?”
“好!”
“隔三差五就能發中文核心期刊的主兒早就去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專職搞研討了,誰還會留在中學裡當孩子王?——欸,這麼一說,我俄然想起來,彷彿黌舍為了鼓勵大師搞科研,曾經出台過一個政策,規定每頒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就嘉獎5000塊錢,不過好多年都冇人發過文章,也不知這個政策廢除冇有。我去教研處幫你問問!”
江水源冇有否定:“是啊,客歲年底去瓊州島玩的時候,可巧碰到《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編輯,他感覺我有些觀點挺風趣的,就讓我寫篇論文投了疇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