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又冇中!”
皇上是從暗衛處獲得這個動靜,百姓之間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可六部一問三不知,都察院一臉茫然,聖上的氣憤可想而知。
“但憑叮嚀。”他彷彿隻會說這四個字了。
一炷香後,車馬塞途聲、衣裳挨肩擦背聲,人們交頭接耳聲,模糊綽綽,此起彼伏。
俄而,女子頓挫頓挫的嬌啼,男人雄赳赳、氣昂昂的低喘,床榻搖擺,嘎吱作響,響成一片。跟著女子一聲高亢的輕啼,男人的一聲低吼,統統戛但是止,歸於風平浪靜。
馬蹄陣陣,夜鶯聲聲,犬吠三兩聲,本來已至深夜。
忽而,“嘎吱”一聲,門扉敞開,有道渾厚的男聲奉承道:“大人,滋味如何?”
“小謹慎意,不成敬意。大人,小的手中另有一套家傳的書卷,專寫房中術,可夜禦十女,金槍不倒,望大人一併笑納了。”先前那道渾厚的男聲又道。
樓中有位愛寫故事的墨客,經常在堂下聽得如癡如醉,忽而攔住了柳先生的來路,淺笑道:“老先生,店主請您上二樓略坐。”
“老朽知錯,實在是昨日喝點酒,暈了頭。”柳老先生佝僂著腰滿臉忸捏地應道。
“老朽但憑店主叮嚀。”他聽出了她的話外之音。
但非論是甚麼目標,這個以房中術賄賂考官的香 豔故事彷彿長了翅膀普通,緩慢地傳出了宣陽城,傳出了江南,比八百裡加急還快得更多。
最開端,人們隻當這是天下樓茶餘飯後的平常故事,因為帶著少有的香 豔而被津津樂道,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傳得沸沸揚揚。有人是為了故事中的旖旎而傳,有人是為了口技人的高深技藝而傳,另有人是為了故事背後的深意而傳。
那像小廝一樣的店主正在喝茶,漫不經心腸喝著,漫不經心腸給柳老先生倒了一杯,漫不經心腸笑道:“不必拘束,隨便坐吧。老先生來樓中多久了?”
馬蹄聲、鑼聲、鼓聲、人語聲皆垂垂遠去,歌聲、舞聲、琴聲、杯盤聲、竊保私語聲垂垂響起。眾來賓伸頸側目,皆暴露了會心之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歌舞昇平、推杯換盞的盛宴。
“我這兒有個風趣的故事,恰好缺個講故事的先生。你如果情願講,並且能夠講得動聽,保你餘生衣食無憂。你也不必再出來餬口了,招兩三個門徒,將口技傳下去吧。”她不疾不徐隧道。
天下樓中扶養著三位坐堂的平話先生,此中一名是年過六旬的柳姓白叟,妻兒後代皆前後亡故,因脾氣孤傲,不肯受人佈施,以平話為生,但每次他往樓中一座,堂下必定滿座,因為他精於口技,一人之口,可現塵凡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