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趙程喊住人,問道:“你曉得我是誰嗎?”
趙二郎就扭頭看向傅庭涵,“我姐夫教我背的。”
趙含章將他拉過來,“快去拜見伯父和叔父。”
“那你背給我聽聽。”
趙含章衝他微微點頭,笑看他。
趙二郎就扭頭去看他姐姐。
趙程驚奇, 細心的打量他,這才發明他固然才十二歲,卻長得高高大大, 比他姐姐還略高一些了,一身窄袖胡服,顯得肩寬臂長。
“當然了,”趙二郎理直氣壯的道:“彆人讀書,我在一旁聽就是聽書了。”
趙二郎不似之前,一點兒也不在乎他們的目光,直接跑到姐姐身邊:“阿姐!”
少年們一起扭頭看向他這個名義上大房的擔當人。
趙含章無法,隻能和他道:“伯父,您彆多想啊,他背的文章可很多,這隻是此中一段罷了,我真不是成心的。”
想想看趙二郎逼走了多少個發矇先生啊,而傅庭涵不但能對峙下來,還能讓他背下這麼一段《六韜》,可見有多短長。
她道:“《六韜》是兵法,二郎一看書就頭疼,這輩子明顯是不能讀書識字了,那我就隻能教他兵法,將來若能在武上建功,那我和阿孃就放心了。”
“我冇有虛度工夫,我每日都很忙的,”趙二郎掰動手指給他數數,“我每日要給五叔公和阿孃存候,要帶我的部下們習武和騎射,還要聽書,背書,時候還老是不敷用呢。”
趙二郎就感受見到了先生一樣, 他忐忑的看向趙含章。
“以是先帝不賢不明,本源更在於武帝。”
趙程:“哪個叔父?”
趙程溫聲問,“那你邇來在做甚麼呢?你才十二歲,年紀還小,總不能虛度工夫。”
“但事情是你做的,不是誰都有耐煩教他的。”趙程之前雖冇見過發矇後的趙二郎,但常和趙長輿通訊,在大伯的信中,他曉得趙二郎有多難教誨。
趙程蹙眉,“那你一共讀了幾本書?”
趙程點頭表達了認同,讚道:“譯得不錯。”
趙銘:……
“也不必然,我看他們誰也不平誰,另立新帝一定就能平和局勢,你看現在不也亂著嗎?”
趙程欣喜於傅庭涵,趙銘聽到的倒是趙二郎背下來的內容,他看向趙含章,“這段文章你是特地讓他背的?”
實在現在就已經節製不住了,少年們紛繁道:“不錯,如果武帝當初能夠另擇後繼之人,大晉怎會走到現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