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全忠長達六七年的拉鋸戰,可謂是父親平生中最關頭的期間。各種手筆,讓人拍桉叫絕。比如數百裡挺進襄陽,就是兩邊的轉折點,直接打亂了朱全忠的計謀擺設,令其冇法平滅鄆、兗、徐、齊四鎮。
而如果這些都還能夠瞭解,因為古來很多君主的計謀方麵一樣非常超卓,但深切淺顯兵士,那麼與他們打成一片,這就太讓人震驚了。
“阿爺,都裡浦常常是這般模樣。”邵嗣武說道:“兒已在那邊修了大庫,分門彆類,儲放有序。今歲又築旅順城牆,城內有一大倉,可屯糧數萬斛。前麵另有平海、東平二縣築城,旅順與兩縣之間還要設驛站。水溝……”
河對岸也建起了一座營寨。寨內旗號林立,寨外遊騎四出。
“好了,好了。”邵立德欣喜地看著兒子,道:“為父曾經說過,不要求你等做功德還是好事,而是做精確的事。你在安東府做的,都是精確的事,為父很歡暢。”
野心?他不是愛做夢的少年,清楚地曉得阿誰位置離他很遠,遠到讓人絕望。
邵立德也帶著大兒子邵嗣武來到了黃河岸邊,瞭望著北岸密密麻麻的營寨。
古之君王,有得諸侯之心的,比如劉邦;有得世家之心的,比如劉秀;有得大將之心的,比如李世民。但極少有和兵士乾係如此密切,靠兵士成事的,父親做到了。
年紀大了,對親情就愈發在乎。大郎明天如果在他麵前有任何粉飾埋冇或虛情冒充,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這個年代最刺眼的配角,永久是兵士群體,大將、宰相在他們麵前闇然失容乃至灰頭土臉,冇有甚麼值得在史乘上大書特書的事情,父親深具慧眼,遵循他的說法,便是抓準了期間脈搏,如此得以成事。
邵立德轉過身,倒揹著雙手,看著滾滾不斷的大河。
“過完本年,便返來結婚吧。張家女兒等了你好久了。”河風凜冽,邵立德停了下來,悄悄聽著對岸短促的戰鼓聲,卻連看都冇看一眼。
“阿爺……”邵嗣武有些忸捏。
戰役,早就不聲不響地開端了。
他常常給弟弟mm寫信,體貼珍惜之情溢位紙麵,但背麵又是甚麼呢?
不待他答覆,邵立德便自顧自地說道:“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我看著長大的兒子,我傾瀉心血的兒子,我盼望成才的兒子,我但願他幸運平生的兒子。我信賴我的兒子,僅此罷了。”
邵嗣武感覺,他要學的另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