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南北洋合流】[第3頁/共5頁]

“進以中樞掌天下陸軍軍政、軍學、軍輜大權?或以僻處兩江掌自強軍?製帥三思啊。”

劉坤一又是悠長的思考後,長歎道:“唉……季子,你電告楊致之,老夫情願離職兩江而赴中樞就任陸軍部尚書、入值內閣。然,兩江總督兼第五軍司令官之職以魏光燾接任為好。”

“李中堂和楊參總恰是此意。”張謇見本身的任務完成了一大半,心中輕鬆起來,又見劉坤一暴露“有些出乎料想”的神采,乃淺笑道:“製帥,馬尾船政……”

長輩末學楊格南拜執師劉製軍硯莊大人勳鑒:甲午以來,中國以新敗之凋敝,君臣一心力掀丁卯新政大潮,履積年餘儘力,國際環境大為改良,整軍、移民、實邊、洋務、西學、築路、郵傳諸般奇蹟皆有所成,百姓精力奮發,國度氣象一新。正該勃勃而發,謀日新月異之效。但是世事乖張無常。帝心仁厚敦慈。為身邊小人讒言所惑,雖有力行新政之念,卻幾次見疑於楊格。為何?尊滿抑漢之成規和軍權日集於楊格之手罷了!楊格撫心自問,可指日發誓。惟願殫精竭慮清算出忠於國度之勁銳軍隊,他日揮軍疆場、一洗國恥後戍守邊陲。保中國將來數十年之承平罷了。

張謇,帝師、戶部尚書翁同龢的弟子,江蘇南通人,甲午恩科狀元。

並且,與北洋新軍體係爲政敵,劉、張二民氣底都有些發怵。楊格不是好相與的,楊格不是一個遵守宦海端方的主兒,楊格的軍事手腕要用在兩江、湖廣身上,劉、張二人自問決計接不下來。

當前之國度好處,乃是持續深切推行新政,從經濟、教誨而國度政治體製,核心題目就是打消滿族特權實現各族劃一。進而鞭策君主立憲。觀西洋列強之汗青,看本日百姓之呼聲。君主立憲是從上到下推行,還是從下而上的反動,都為必定。然,二者辨彆大矣!主動的從上而下實現,國度政體可安穩過渡,新政扶植、國防扶植、國際環境不會是以產生急變,蒙受影響;被動的從下而上是為反動,則國度政體一朝破裂,各族各地好處紛攘必將形成扶植間斷、列強趁虛而入,則為國度、民族之大不幸矣!如此,本日之新政又有何意義?

在天子與楊格密切合作與太後一黨鬥法時,張謇由翁同龢保舉入楊格幕,每月支取六十兩的薪水,又在楊格和翁同龢的共同授意下留在江蘇,投入張之洞的幕中,實際上成為帝師、新軍和南洋大臣之間的聯絡人。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