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豆菽刈獲,少者用枷,多而省力者仍鋪場,驕陽曬乾,牛曳石趕而壓落之。凡打豆枷,竹木竿為柄,其端錐圓眼,拴木一條長三尺許,鋪豆於場,執柄而擊之。

攻黍稷粟粱麻菽(小碾枷具圖)

凡稻去殼用礱,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則兼併礱功。燥乾之穀入碾亦省礱也。凡礱有二種:一用木為之,截木尺許,(質多用鬆。)斫分解大磨形,兩扇皆鑿縱斜齒,下合植┺穿貫上合,空中受穀。木礱攻米二千餘石,其身乃儘。凡木礱,穀不甚燥者入礱亦不碎,故入貢軍國漕儲千萬,皆出此中也。

凡攻治小米,揚得實在,舂得其精,磨得其粹。風揚、車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織為圓盤,鋪米此中,擠勻揚播。輕者居前,簸棄地下;重者在後,嘉實存焉。凡小米舂、磨、揚、播製器,已詳《稻》、《麥》當中。唯小碾一製在《稻》、《麥》以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邊下,邊沿不開槽。鋪米墩上,婦子兩人相向,接辦而碾之。其碾石圖長如牛趕石,而兩端插木柄。米墮邊時順手以小掃上。家有此具,杵臼竟懸也。

凡牛、馬與水磨,皆懸袋磨上,上寬下窄。貯麥數鬥於中,溜入磨眼。人力所挨則不必也。

凡小麥其質為麵。蓋精之至者,稻中再舂之米;粹之至者,麥中重羅之麵也。

凡稻最好者九穰一秕,倘風雨不時,耘耔失節,則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邊儘用風車扇去;北方稻少,用揚法,即以揚麥、黍者揚稻,蓋不若風車之便也。

凡砌石為之,承藉、轉輪皆用石。牛犢、馬駒惟人所使,蓋一牛之力日可得五人。但入此中者,必極燥之穀,稍潤則碎斷也。

凡磨石有兩種,麵品由石而分。江南少粹白上麵者,以石懷沙滓,相磨發熱,則其<麥夫>並破,故黑參和麪中,無從羅去也。江北石性冷膩,而產於池郡之九華山者美更甚。以此石製磨,石不發熱,其<麥夫>壓至扁秕之極不破,則黑疵一毫不入,而麵成至白也。凡江南磨二旬日即斷齒,江北者經半載方斷。南磨破<麥夫>得麵百斤,北磨隻得八十斤,故上麵之值增十之二,然麵<角力>、小粉皆從彼磨出,則衡數已足,得值更多焉。

凡小麥既以後,以水淘洗塵垢淨儘,又複曬乾,然後入磨。凡小麥有紫、黃二種,紫勝於黃。凡佳者每石得麵一百二十斤,劣者損三分之一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