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丹田脈動模糊有所發覺,元晉合上眼睛,在淡雅沉香的幫助下進入無念無思,空明澄徹的埋頭狀況,腦海中唯餘經籍中關於“百日築基”的纖細講授,一句句在心中流淌,字字珠璣,明悟於心。

但現在就是這空架子闡揚了奇效,元晉擺出《鬆鶴延年導引術》的二十四個姿式時,隻要一想起那九個行動,麵前立即就會閃現出萬古青鬆、白鶴浮雲各種虛景,活矯捷現,活潑直觀,轉眼就貫穿此中意蘊,導引術也是以敏捷入門。

不覺已是一月以後,是日朝陽初升,紫氣東來,晨光溫潤,春意融融。

梁塵觀的入門考查簡練瞭然,先是摸骨查齡,剔除不適齡的少年,然後又豐年長羽士診脈斷疾,一看根骨資質,二看是否有天賦病症,或者難言之隱,不適武道,最後還要調查家世來源,是否有來源不明,心胸鬼胎之人。

元晉在蒲團上盤膝而坐,擺出五心向天的姿式,正劈麵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大大的“道”字,筆法圓潤天然,不含鋒芒,深得道家精華。

如此看似簡樸的三重遴選以後,試圖拜入梁塵觀的萬餘少年,就隻剩下一千之數。

元晉口中輕吟,雙目開闔,虛室生電。

他雙目微合,內蘊神光,明顯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甚有所得,身材精元內斂,神情實足。

“不管是道門靜功,還是世俗流法,武道修習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異,是為強身健體,氣血充盈,煉精化氣,蘊活力感。”

“這一步在我道門叫做‘百日築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謂‘百日’,既普通而言,煉精化氣以後,百日以內,丹田當中自會蘊活力感,天生第一縷真氣。”

執事道人帶著將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演練一遍,然後讓少年們自行闡揚、習練,他四周走動,一個個改正姿式,扣問練習過程中的疑問猜疑,賜與指導。

剩下的人,或為雜役弟子,或者,就隻能黯然拜彆,另尋他方。

下午,一眾少年在坐忘殿中修行《飛靈經》第一層心法,殿中有梁塵觀長老、執事道人相伴,隨時傳道解惑,以防少年行差踏錯,傷了身材。

“百日築基,蘊活力感,就在徹夜!”

道觀核心,靠近湘水的一側,有著一座寬廣空曠的天井,前後五進,百餘間靜室鱗次櫛比,簡練樸實,彆有一股清淨神韻,恰是一個月前參與入門測試的少年寓所之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