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雞一叫,天還冇亮,蘇油又得起來,先給八公問了好,叫“賀正”,然後就是打灰堆了。
張藻偷偷地摸出房間,一眼就被蘇油瞥見了:“糟娃哥,你的新衣服呢?!”
八公這裡的都是紙盒子,盒內是諸般吃食――細果、時果、蜜煎、糖煎、膠牙餳、澄沙團、蜜薑豉、棗兒糕、蜜酥、五色豆、炒槌栗、銀杏……
八公笑道:“差未幾就得了唄,聽到哪家鞭炮響了,大師就跟著放,放完睡覺完事兒。”
滾一圈粉,放漏勺裡沾濕再滾,不一會湯圓變得有餡料兩倍大,下鍋開煮。
翻開一張牌,喊了聲“吃。”八公笑嗬嗬地看著四周各自紮堆戲耍的娃子:“一會兒要擺上酒食祭奠瘟神,然後將祭器等一起扔到牆外,大師明日見到外頭的陶碗泥盆甚麼的可不要撿,那會抱病的。”
八公嗬嗬笑道:“穿上吧,可貴小油一番情意。換好去洗漱,吃過飯我要去團拜,饋歲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蘇油笑道:“哎喲這鍋背的,比我們灶上的鍋都大!”
椒酒是用椒籽浸製的酒,前人在正月一日夙起飲用,意為避邪祈福。五辛盤則是五種辛辣食品置盤中,又稱春盤。俗謂能夠辟惡、除瘟、通五臟,也有賀新的意義。
賣完聰慧,娃子們來到課堂。
小兒呼喚走長街,雲有聰慧召人買。
爆仗放完,蘇油帶著孩子們給八公施禮辭歲,一個一個來。
饋歲實在從臘月便能夠開端,挑著禮品去送給親戚朋友,大師相互互換奉送,不計算送多送少,首要的是相互祝賀的情意,又叫“送年盤”。
女孩子玩跳繩,鞦韆,跳格子,踢毽子,丟沙包……
子正之時,家家戶戶燃放爆仗,翻開大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二物於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不足;
淩晨時分,蘇油又被八公叫起來,兩人輕手重腳做賊一樣擺上酒食祭奠瘟神,然後將祭器等一起扔到牆外。
不計酒食與野鮮,每逢歲暮送年盤。
宋人將錢串在竹竿末端,圍著灰堆轉幾圈,然後投打在灰堆上,說是新年可如願以償。
張藻眼睛紅了,低身對八公鞠了一躬:“是。”
在村莊裡跑了一大圈,村裡小鼠瘦娃他們也跟出來了,娃子們烏泱泱地一大群,三哥看著就笑:“哎喲本年的聰慧也太多了點!買不完買不完,你們讓老五老六也買點啊!”
買聰慧用的鹹豆,果乾,蜜餞之類的,一圈逛下來,娃子們的兜裡都添了好些吃食。